立即下载
靖州林业产业发展纪实
2012-06-13 10:59:07 字号:

强化专业合作  壮大林业产业

 

        近年来,随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全面推进,靖州县农民林业合作组织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目前,该县已成立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183个,入社农户4.2万户,经营林地206万亩,在造林管护、种苗生产、科技服务、加工运输、落实政策、对接市场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有效解决了农民经营林业所面临的技术缺乏、资金短缺、市场对接不畅等困难和问题,实现了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环境保护的有机统一。201112月,靖州被国家林业局列为全国首批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示范县。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向靖州林业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狠抓扶持措施,“彰”显示范效应

近年来,该县积极争取国家和省有关部门对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开展人员培训、产品质量标准与认证、基础设施建设、产品营销和技术推广等予以资金支持,引导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参与林区基础设施建设、良种种苗生产、商品林培育和生态建设等林业项目建设。对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省级林业产业化资金项目,优先安排给符合条件的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承担,支持有条件的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承担林木高效丰产栽培技术、森林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等推广项目。通过健全林权抵押贷款制度,加强对林权抵押贷款的管理和指导,支持多渠道融资,开展成员之间的信用合作,依法提供政策咨询、林权变更登记等服务,不断拓宽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的融资渠道,推动其发展壮大。

对产业优势突出、运行机制流畅、管理规范有序、带动作用明显的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按有关规定予以表彰。积极支持林业专业合作社创评省级、国家级示范专业合作社。积极鼓励和支持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开展标准化生产、商标注册、品牌创建、产品质量认证等活动。其中木洞杨梅合作社现有资产规模已达1120万元,年营业收入260万元,其中林产品销售收入200万元,合作社收益150万元,入社农户497人,主要从事林木种苗生产销售、杨梅鲜果销售及加工、森林管护等,入社农户人均年收入5280元。靖州已由此成为中西部地区最大的杨梅产区和集散地,被评为“中国杨梅之乡”。

促进林地流转,“鼓”起林农口袋

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的快速发展,激发了林农和社会各界造林护林的积极性,促进了林地的流转。近三年来,全县造林绿化面积和造林质量突飞猛进,共造林20.6万亩,其中高标准工业原料林16.1万亩,造林合格率均达90%以上,社会投入造林的资金达8500多万元,占造林总投资的90%。自2009年以来,全县已规范流转森林资源23起,流转面积6240亩,流转蓄积57261立方米,交易额867万元,通过林权交易中心公开市场交易使农民增收246万元。全县抵押山林228260亩,获贷款870万元。

林木林地价值不断提高,林地租金水平从2005年的1020/亩,增加到现在4050/亩,杉木、松木平均价格分别从2005年前后的450/立方米、400/立方米左右,提高到现在的580/立方米、560/立方米,高的达800900/立方米。

实现优化管理 搞“活”林业产业

林业理事会、股份合作林场、木材商会等林业专业合作组织建设,增强了林农的自我管理意识,加大了林业管护力度,近几年来全县没有发生乱砍滥伐等毁林事件。其中木材商会成立160余人的兼职扑火队伍,近三年共参加扑火16次,出动人员2560人(次),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2000余万元。各乡镇林业理事会参与调处化解山林纠纷2456起,解决林权争议面积46727亩,全县没有因山林纠纷而引发群体性上访事件。

通过深化林产工业。初步形成了以生产中纤板、细木工板为主的现代林业加工体系,全县竹木经营加工企业年经营加工能力达40万立方米,木材综合利用率达98%。其中木材商会年经营加工木材达35万立方米,占全县的87.5%,安排下岗职工和农村剩余劳动力4000余人,年上缴林业税费4000余万元。

发展茯苓产业。全县年交易茯苓2.3万吨,干货商品1.75万吨,开发出茯苓平片、茯苓饮片、茯苓茶、茯苓多糖口服液、补天胶囊等系列产品,年产值达2.8亿元,从事茯苓生产人员7万余人。我县已成为全国最大的茯苓菌种生产、加工、出口基地,交易量占全国的一半以上,出口量占全国的三分之二以上。

壮大杨梅产业。目前靖州已成为中西部地区最大的杨梅产区和集散地。全县杨梅种植面积近5万亩,有优质杨梅基地10多个,1万余户4万多人从事杨梅栽培、苗木生产、系列加工、商品流通和科技服务等工作,年杨梅产量4.5万吨以上,开发出杨梅饮料、杨梅果酒、杨梅蜜饯等系列产品,年产值3.5亿元以上。

(县林业局办公室    张克达  王晓博)

来源:

编辑:redcloud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