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第一次下乡收贷,那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我在铺口信用社参加工作的那年秋天。时光如梭,一切恍如昨日,往事历历在目,让我回味,令我感慨……
记得那是我到该乡坝阳村一个叫地梦的团寨去收贷款。那天,我带好贷款台帐、收贷凭证和存款单,骑着老前辈留下的一辆除了铃铛不响,到处都响的自行车第一次单独一个人走10多公里路下乡,心中不免有些担忧。一是不熟悉路程。二是怕打空转,回社不好意思交差。我骑着咔咔作响的自行车沿着尘土飞扬的公路风尘仆仆地来到了坝阳村,半晌才打听到了一条坑坑洼洼通往地梦方向的简易小马路。让我意外的是,这是一条崎岖的盘山路,自行车根本无法骑,我只好推着上坡了。为了赶在村民们回家吃早饭时间找到人,我劲头十足的推着自行车一路小跑。走过几个弯道的时候,我在想,也许下一个弯道就到顶了吧。但谁知拐过后又是一个更大更长的弯道。马路两边,树高叶密,偶尔有山雀惊飞的声音和山风拍打树梢的声音传来,使周围更显得静谧。刺眼的太阳毒辣辣的照射,使我显得有些筋疲力尽了。我一边不住的抹着额头上的汗珠,一边后悔自己来得太冒然。心想先问好搭个顺路便车或约上一个伴来该多好啊。但是也许十天半个月也难遇上一辆便车呀,且又正值信用社“三收”旺季,时间不等人。大约走了半个多小时,我才气喘吁吁的将自行车推上了坡顶。我如释重负的长舒了一口气后,又忧虑起来:“上山容易下山难”,返回来的时候该咋办?
稍作休息后,我试了试刹车,觉得还行,就放心地骑上自行车沿着下坡的小马路向地梦方向驶去。但是在一个坡度较大的急拐弯处,自行车突然往一边滑去,我被摔了个人仰车翻。裤子被磨破了,膝盖、手掌和手腕也被擦破了皮,眼镜也摔出几米远,幸好镜片只破不烂,还能勉强戴上。我也顾不了疼痛,总算赶在农户吃早饭时间到达了地梦团寨。按着贷款台帐,我一户一户的向贷款逾期的农户下发催收通知单。让我感到兴奋的是,虽然没能收到贷款,但也有意外收获,就是我揽到了一农户卖木材后所得的存款1000元,付出的汗水和伤痛总算没有白费。
现在,我离开该信用社多年,由于工作关系,我也一直未再到过地梦,许多地方团寨都通了水泥马路,不知现在到地梦的马路好走了么?不过,现在信贷员下乡早已不骑自行车了,交通工具已换为摩托车甚至小车了。信贷员催收贷款也已是手机随身联系,不用以前靠别人捎信了。但让我深感不解的是,交通方便了,通讯发达了,信贷员挨家挨户上门与农户面对面感情交流和联系的却少了。难道传统的“背包银行”精神随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就一定会渐行渐远么?
来源:靖州新闻网
作者:贺显久
编辑:redcloud
本文链接:http://wap.jingzhouxw.com/content/2014/05/06/74459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