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靖州文峰塔游记
2014-05-23 09:46:15 字号:

  近日,有到文峰塔游玩的朋友回来说,文峰塔景区又有新的变化,因为好久没有去看了,于是又有了一种再游文峰塔景区的冲动。

  次日上午,与朋友一起搭车到文峰塔景区去,一路上新修的柏油路面清新平整,轻风拂面,好不惬意;太阳光时不时穿过云彩间,将它的光辉洒向天际,温暖着经过寒冬的大地,滋润着正在生长的万物;路边的树木已经长出了嫩叶,花草也在微风的摇曳下,点头含笑,仿佛在向路人诉说“春天来了,快出来看吧,春意盎然、生机勃勃自然美景等你来哦”。

  “哇,多美哦,好久没有来看,是有不一样的感觉了”,或许是路修更好了,树也长高了,与在城中远眺的文峰塔情景不同,还没有上山,才来到山下,就感受到小山之顶的文峰塔,在青松翠柏之间与阳光辉映,在绿荫树林中时隐时现,确有别具一格的江南塔、林风光啊。

  来到山坡下,仰望在绿树丛中的文峰塔,有了一种迫不及待地登顶文峰塔的期待。文峰塔建在景区东面的最高点,从停车坪到塔下估计有150米左右,到塔下的路由花岗岩石级小道向上砌成,石级的两边尽是整齐一致的低矮绿树、花丛。沿着上塔的小道石级而上,首先跃入眼帘的是“极星门”上的一副横联:“热烈祝贺我县学者赵政国当选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部院士”。为表虔诚,等顶之时,一路上我是小步踏进“极星门”、悠悠漫步“步云亭”、轻轻绕步“香炉鼎”,快步登上“文峰顶”,“呵呵”,终于上来咯,文峰塔就在我的眼前。

  文峰塔,本地人俗称锥子塔,位于靖州城东白岩坡,始建于清嘉庆年间的1799年,原建塔文革被毁,现塔是改革开放后的1998年在原址上仿原样由群众集资修建修建的,塔下是由大理石砌成的四方围栏,约为18X18平方米,塔为八角型,高约7层20米。取名“文峰”塔,想必是希冀靖州学子学有所成,文登峰顶,光耀靖州哦;该塔为何建于县城城东,也许是设计者修建之初为图吉利,当取“紫气东来”之意吧。

  塔的一层外是“百年状元坊”环绕,状元坊分别刻有1987年以来靖州高考文、理科成绩前三位的学子名字。纵观此“百年状元坊”,有2003年11月时任县长蒲学联的“补序”:“才者,国家之栋梁也!靖州自南宋魏了翁筑书院于鹤山,授徒讲学,化及地方,文化渐盛,英杰辈出,……”看看坊上也有骄傲之处,就是与单位相关的人士竟也有三人,其中一名工作人员,两名为干部子女。塔内一至六层分别为“孔圣人”、举人、进士、教授、博士层,第七层设院士层。终于,2013年12月,有靖州籍学者,1977年恢复高考后考入中国科技大学现为“中科大”博士生导师的赵政国入选中科院数学物理学部院士,成为靖州籍“两院院士”第一人。

  从塔顶环望四周,群山环抱、绿树成荫,春风中的松涛声虽不及大森林中万马奔腾般有气势,却也有“春风得意马蹄疾”的欢鸣;西面与湘黔边境佛教名山“飞山”(相传为明朝时期湘黔边境十八硐首领杨再思的驻地)遥遥相望,北面是有许多民间传说的“五老峰”,靖州城区鳞次栉比的高楼也是尽收眼底。“呀咯椰,椰咯呀”,正在感叹大自然赐予我们的优美风景之时,一阵悠扬动听、具有民族特色的苗族歌声从松林中飘来,从塔顶下来一看,竟然是县文化馆的记者亦选择在此进行民俗采风。

  感受醉美靖州之“文峰塔”,虽不是文人豪客顿足泼墨的地方,但却体现了靖州先民建塔的智慧和希望靖州人才辈出为国家献力的期待。

  “文峰塔”景区,2011年7月已经通过国家级“AAA”旅游景区挂牌。将名字刻上“百年状元坊”,当是靖州学子们一年又一年发奋学习的目标。现在,“文峰塔”不仅是激励靖州学子们刻苦攻读、倾心敬仰之地,“文峰塔景区”更是靖州年轻人谈情说爱的佳地、中年人旅游休闲的胜地、老年人静心养老的福地。

来源:靖州新闻网

作者:刘开靖

编辑:redcloud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