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脚侗寨位于靖州县寨牙乡西南面,总面积50056.5亩,总人口1380人,其中95%以上为侗族。2012年10月,岩脚侗寨因民族风情浓郁、文化底蕴深厚、建筑保存完好被省民委授予“湖南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以此为契机,县委、县政府按照“西苗东侗”的旅游开发战略,将岩脚侗寨的开发建设列为全县的重点项目,大力整合各项建设资源力求把岩脚侗寨打造成全省有名的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和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基地。经过两年多的努力,当地民族文化得到了较好地保护与发展,2014年11月,岩脚侗寨成功申报为国家3A级景区,获批成为首批国家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现正在积极申报全国传统村落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一、岩脚侗寨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岩脚一带侗族居民经过近千年的繁衍生息,逐渐积淀了厚重的历史和形成了极富特色的民族文化。
(一)尘封于南方“丝绸之路”上的古驿站。驿道是古代交通、贸易以及文化传播的重要通道,从而在长期的发展历程中积淀了深厚的历史,人流、物流、信息流的汇聚在客观上推动了民族文化的发展和融合,促进了独特民族文化的形成。寨内保存完整的驿道全长约4公里,宽约1.5米,全用青石板铺就而成。驿道穿寨而过,沿山而上,向西而行,直至通道县境内。岩脚驿道始建于明朝,因位于湘黔和湘桂古商道的交汇处,岩脚侗寨成为整条驿道上商旅歇脚、物资交易、信息交流的一个重要节点,岩脚侗寨由此逐渐变得繁华,在清乾隆、嘉庆时期达到鼎盛。在古驿道边上,现存有四块较完整的修路碑。根据修路碑所记,由于过往人马较多,驿道经数次拓宽、修缮,影响力也逐步扩大,并与南方丝绸之路存在关系。后因局势动荡和其它交通的开辟,岩脚侗寨逐渐被边缘化,该地逐渐被人淡忘。因此,岩脚侗寨可以说是尘封于南方“丝绸之路”上的古驿站,其对研究明清时期西南地区交通史、主流汉文化传播史、民族交流史具有重要作用和历史价值。
(二)隐藏在南蛮故地深山中的“女儿王国”。仔细研究寨内保存较完好的记录修路情况的四块石碑和土地神庙,可以发现五个反映当地女性地位的情状:其一,古时因为男尊女卑,女性一般不会在石碑上留名,但寨内四块石碑都是男、女同上碑;其二,从石碑上“信女某氏捐银X分”的记录可以看出,就算是未婚的女性也可以以自己的名义捐款,说明当地女性不但有自己的经济来源还可以自由支配自己的收入;其三,“永远碑记”(清嘉庆二年立)和“万代兴隆”(清嘉庆六年立)两块石碑上所刻捐资者名单中第一个人即为头人杨门黄氏,杨门黄氏既是头人又排名最前,说明她应该是当地和周边区域的首领;其四,根据封建社会“三从四德”中“夫死从子”的规定,如果女性丧夫,则应该由其子来当家长,但石碑上所记“信女某门某氏捐银X分”却是以母氏长辈来代表全家,说明女性可以当家长并执掌家庭经济大权;其五,在山顶古驿道旁边有一处保存完好的土地神祠,神祠内土地婆婆把土地公公搂着并把玩他的胡须,所谓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这可以算作是一种“调戏”行为,在封建礼教的束缚下,日常生活中女性是不敢当众对自己的丈夫做出如此行为的,更何况出现在供人膜拜的神祠中,这充分说明了当地女性地位很高。另外,当地还一直都延续着每年过四个“姑娘节”的传统(即每年的农历四月初八、十月初一、十月十二和十月二十六)。这些都充分反映出当地绝无男尊女卑的观念,女性的地位与男子平等甚至高于男子,大多数的妇女当时掌握着家庭中的经济大权,岩脚侗寨好似一个隐藏在南蛮故地深山中的“女儿王国”。
(三)世代相传独具特色的“侗家风俗”。当地居民经过代代繁衍生息,通过不断创造和融合,逐渐形成了自有特色的侗族民族文化。民族歌舞有侗琵琶、侗芦笙、哆耶舞,吹跳结合,歌舞结合,旋律优美,节奏欢快;民俗活动有闹春牛、舞龙灯、唱山歌、婚嫁、丧葬和祭祀活动;民俗节日有农历四月初八姑娘节、六月六、立冬节;侗家食品有腌鱼、腌肉、腌笋子、腌白菜、黑米饭、甜藤粑粑等,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侗家油茶,又称罐罐油茶,它因制作方法独特,味美香浓,堪称待客的上品。侗寨里还保留着大量侗民们生产生活用具以及生活服饰。岩脚侗寨还是周边地区唯一会制作侗琵琶的村寨。据考证,岩脚为侗琵琶制作的发源和传承地,周边通道、绥宁等地的侗琵琶大多为该村72岁的传统艺人杨灿全及其徒弟所制。
(四)丰富多彩的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侗族没有自己的文字,人们在生活中出现的重大事件、英雄人物的事迹、美丽的爱情故事以及普通群众的趣事都依靠口头的形式代代相传,并慢慢的去粗取精,这些民间传说或者富有教育意义,或者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反映出侗族群众朴实的本质和对生活的热爱。由于驿道的开辟,岩脚侗寨还留下了很多精采的历史故事,其中最为出名的就是太平天国时期石达开屯兵此地藏宝的故事。这些丰富多彩的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为研究侗族文化的发展和传播提供了很好的素材。 (五)见证历史做出贡献的“红色文化”。1934年12月,中央红军长征途经湘西南时,有一支部队由邵阳过境寨牙,经岩脚侗寨团到达通道江口乡、县溪镇,并在县溪恭城书院召开了一次生死攸关的重要会议,史称“通道转兵”。据史书记载和老人口述,当年红军过境岩脚侗寨时,在寨内里驻扎休整了三天三夜,并在团寨里书写下了红军标语,只可惜红军标语在1996年的一场大火中被损毁。后来岩脚人为了纪念红军当年在岩脚村一带打土豪斗地主的功劳,把当年红军经过的一段石板坡路改称为红军路,把红军当年曾驻扎过的一座桥改称为红军桥。
二、岩脚侗寨文化保护与发展的现状
自2012年10月省民委把岩脚侗寨确定为“湖南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以来,县、乡、村三级围绕“南方丝绸之路上的‘古驿站’,南蛮故地深山中的‘女儿王国’”主题,对当地的历史文化底蕴进行了挖掘和整理。在去年飞山文化旅游节期间,岩脚侗寨“古驿站”和“女儿王国”形象受到了广泛关注,香港文汇报、湖南日报、新浪网等知名媒体均进行了连续宣传报道。
(一)侗族文化设施得到了保护和修建。坚持规划先行和先保护后开发的原则,聘请了专业的规划设计公司根据岩脚侗寨特色编制了保护与发展规划。先后按照规划的要求完成了侗寨古驿道和古石碑的保护性维修以及鱼塘改造;修建了体现侗族特色的鼓楼、寨门、风雨桥、村级活动中心(游客接待中心)和侗文化表演广场;多渠道整合农村危改、改水改电改厕等项目,完成了侗寨民房改造,整个侗寨的民族风貌进一步增强。
(二)岩脚侗寨文化影响力不断扩大。通过对当历史底蕴和民俗文化的研究,提炼出了“南方丝绸之路上的‘古驿站’,南蛮故地深山中的‘女儿王国’”这一主题,并进行了相关宣传塑造。一是基本恢复了古驿道和沿途石碑的原貌,并对其历史底蕴进行了初步研究和整理。二是举办传统节庆活动。每年该村均举办“姑娘节”等民族文化主题节会活动,并协办“飞山文化旅游节”,通过节庆活动,既增强了民族之间的团结与交流,也凸显了侗寨在周边地区的中心地位和辐射功能。三是围绕“南方丝绸之路上的‘古驿站’,南蛮故地深山中的‘女儿王国’”这一主题拍摄了岩脚侗寨宣传片和相关的摄影作品,提高了岩脚侗寨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三)侗族歌舞表演队伍水平得到提升。对当地的侗族芦笙琵琶队伍进行了建整,将有一定才艺的人员纳入了表演队伍,添置了部分服装和器材,制定了队伍管理办法。进一步挖掘当地侗族文化内涵,排演更多具有民族特色的文艺节目,整个队伍的表演水平和创作水平得到了很大提升,多次参加各种有影响力的文艺演出。以当地侗家生活为原本创作排演的《木俗》节目在2014年中国靖州飞山文化旅游节上大放异彩,充分展现出了当地侗族文化的魅力。
(四)启动了岩脚侗琵琵的申遗工作。据考证,岩脚为侗琵琶制作的发源和传承地,周边通道、绥宁等地的侗琵琶大多为该村72岁的传统艺人杨灿全及其徒弟所制。琵琶是侗族人民所喜爱的一种主要的弹拨乐器,常用于侗歌的伴奏、迎宾。杨灿权制作的侗琵琶以紫木为琴身,琴杆为长方形,音箱呈卵形或椭圆形,薄桐板为面,上有4个圆形出音孔,用骨或角制拨子,均为四弦,其音质明亮清脆悦耳。相比其它琵琶,其制作工艺较简单,但音域更加宽广,音调更加准确,外型更美观,堪称工艺精品。现当地政府已收集和整理了相关资料,启动了侗琵琵的申遗工作。
三、岩脚侗寨文化保护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县、乡、村在岩脚侗寨文化的保护与发展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从整体上来看,还存在不少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文化保护与发展机制还不完善。从目前的情况来说,除基础设施建设已制定了规划外,其它在文化保护与发展所做的工作显的较零碎,缺乏目标性、系统性和连贯性,更没有专门机构来统筹安排此项工作,从长远来看不利于岩脚侗寨文化的保护与发展。
(二)对民族文化挖掘的力度还不够。岩脚侗寨无疑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但是由于当地群众文化素质偏低,难以自发的对当地的民族文化进行系统性的深入挖掘,所以需要依靠当地政府来积极推动,对当地民族文化进行系统性的深入挖掘、整理、宣传,助力岩脚侗寨打造成侗文化保护与传承基地。
(三)当地青年人对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意识不强。当地50岁以上的群众都还保留了传统的生活习俗,较完整的传承了当地的民族文化。但是,受社会大趋势的影响和经济利益的驱动,当地大部会青年都外出就业,这样就造成了青年人对民族文化缺乏兴趣,民族文化传承面临危机。
岩脚侗寨文化保护与发展是一项系统性、长期性的工作,任重而道远。通过对岩脚侗寨文化保护与发展的实地考察分析,建议在今后要着力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进一步加大对岩脚侗寨文化保护与发展的资金投入和民族文化挖掘力度。民族特色村寨的保护与发展,必须以民族文化为灵魂。在加强岩脚侗寨硬件设施建设的同时,要强化岩脚侗寨文化保护与发展这个软件建设,聘请相关专家对岩脚侗寨的历史文化底蕴进行深入、系统研究,对散落的史料、口头传颂的传说故事、侗族歌谣等进行整理完善,在条件成熟后结集出版,打好“历史文化”牌,提升岩脚侗寨在周边区域的影响力。
(二)进一步丰富岩脚侗寨文化主题的表现形式。“南方丝绸之路上的‘古驿站’,南蛮故地深山中的‘女儿王国’”这一文化主题非常切合岩脚侗寨的实际,也独具特色。但从目前来看其表现形式还比较单薄,缺乏吸引力。要通过对当地民族文化的深入挖掘,通过具体事物、传说、风俗、表演等手段来进一步丰富文化主题的表现形式,让人信服和留下深刻印象。
(三)进一步加大岩脚侗寨的宣传力度。以“南方丝绸之路上的‘古驿站’,南蛮故地深山中的‘女儿王国’”为宣传主题,以“游岩脚侗寨,享侗族风情”为宣传口号,对岩脚侗寨的历史、民俗、生态进行整体包装,充分利用网站、杂志、画册等媒介、举办民俗节会和体验活动进行宣传,提升岩脚侗寨在周边区域的知名度和影响力。除此之外,还可以借鉴地笋苗寨引入《爸爸去哪儿》来拍摄的模式,多途径来扩大岩脚侗寨的影响力。
(四)加大岩脚侗寨旅游文化产品的开发。随着岩脚侗寨基础设施的完善和知名度的提升,来岩脚侗寨观光休闲的人员必将快速增长,相关的旅游文化产品、纪念品将具有很大的市场。当地政府要积极引导返乡青年进行创业,开发、生产一些具有文化内涵和特色的旅游纪念品,在增加当地群众收入的同时促进文化保护与发展和提升当地青年人对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意识。
来源:靖州新闻网
作者:陈斌
编辑:redcloud
本文链接:http://wap.jingzhouxw.com/content/2015/06/02/74416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