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发源和流传于湖南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西部锹里地区的苗族歌鼟(Teng),被誉为“天籁之音”和“中国原生态民歌活化石”。在农耕时代,苗族歌鼟是锹里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人们用它来表达情感、传承历史、规范道德。受现代文明的冲击,苗族歌鼟已渐行渐远。移动QQ的出现,给苗族歌鼟的传承与发展带来了生机。为此,笔者试就QQ群传承苗族歌鼟的可行性、作用、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作了初步探讨,期待对苗族歌鼟的传承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字】互联网QQ 苗族歌鼟 传承与发展
一、引言
靖州苗族歌鼟,历史悠久,韵味独特,被音乐大师誉为“深山珍宝”、“民歌奇葩”、“天籁之音”和“中国原生态民歌活化石”。2006年成为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经过千百年的发展,苗族歌鼟已经渗透到锹里苗侗族同胞的全部生活中,成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喜庆节日以歌相贺,男女相恋以歌为媒,婚嫁喜事以歌助兴,生活劳动以歌互助,苗族历史以歌相传,社会道德以歌规范。由于受现代文明的冲击,大部分年轻人或离乡外出打工谋生,或到集镇、县城陪读,锹里苗家山村已成为空心村寨。本土语言使用人口和范围正在萎缩,苗族歌鼟传播主客体数量大大减少。那些离开家乡,过着城市现代生活的部分年轻人,对苗族歌鼟日益淡漠;即使对苗族歌鼟感兴趣的年轻人,因身处异地也是求学无歌师,演唱无歌场。苗族歌鼟赖以生存、发展的空间在迅速萎缩,靠歌师口传心授和学徒耳听心受这种“口传心受”的独特方式进行传承的苗族歌鼟,正面临着后继无人,濒临失传的险境。为了不让这一民族文化瑰宝绝迹于世,近年来靖州县委、县人民政府采取多种措施传承与保护它,但效果有限,作用不大。
当今科技迅猛发展,已把社会推进到了“互联网+”时代。“互联网+”行动计划的实施,使移动互联网高速发展和智能手机高度普及,现代网络已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当今民众的沟通方式和生活习惯,应运而生的QQ群更是为广大用户提供了一个强大而便捷的沟通交流平台,它也推动了苗族歌鼟与互联网的“联姻”,给以口头传播为主的苗族歌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如何把握机遇,更好地传承和发展苗族歌鼟,是很值得思考和研究的现实问题。
二、QQ群传承歌鼟的可行性
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移动QQ群在不断升级,其功能越来越强大,利用QQ群可以进行实时和非实时交流,它具备文字、语音、视频和群组等多样功能。其穿越物理空间性、实时交流性和多功能性,为苗族歌鼟联姻“互联网+”,提供了物质基础和技术准备。
(一)移动基础网络支持。随着我国通讯网络等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3G、4G移动网络不仅覆盖城市,也覆盖了广袤的乡村,据笔者调查锹里区域内所有行政村均有移动网络覆盖。加之上网费用逐步降低,使每个人能用得到,也用得起移动QQ,利用它进行畅通的交流。移动QQ穿越空间和实时交流的功能,为建立远距离跨区域“歌场”提供了可能。
(二)智能手机成为移动网络终端。智能手机功能强大,有文字、语音、视频、照相、录音和摄影等等;而且操作简便,稍加学习,人人便会使用,为QQ群“歌场”的建立提供了终端硬件支持。
(三)QQ功能强大,模拟了“歌场”的相应特征。QQ具有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功能多样且强大等优点,成为了人们普遍使用的聊天工具。完全具备了传统歌场的功能和特征。移动QQ的文字手写、语音对话、双方视频、群组聊天、资源共享等为建立“歌场”,传承和学习苗族歌鼟提供了方便。
三、QQ群在歌鼟传承中的作用
QQ作为一种网络通讯工具,在靖州锹里苗侗族同胞中已广泛应用,大多数人已熟练使用QQ进行文字、语音、视频交流。目前用于学习和交流苗族歌鼟的QQ群已有20多个,据不完全统计,几个主要QQ群平均每天在线人数达2000多人。其中影响较大的是上锹龙家芳在广西梧州建立的“靖州宝石歌鼟”、中锹潘世谋在浙江杭州建立的“苗乡会”和中锹潘启乐在本县建立的“苗族歌鼟”等。有了苗族歌鼟QQ群,群友无论在哪里、无论什么时间,随时随地,想唱就唱。在QQ群里,以男女对唱为主,一唱一答,非常精彩。歌师时不时的编歌教唱,成员不仅学习唱歌,还学习编歌,大家相互学习,相互点评,相互鼓励,共同探索苗族歌鼟传承的新方法。由于QQ群实现了苗族歌鼟联姻“互联网+”,几乎没落了苗族歌鼟,又渐渐时兴起来,重放异彩。
(一)QQ群的穿越空间性和实时性,发挥了聚众传承作用。在苗族歌鼟传统的“口传心受”传承模式中,传授者和求学者都必须在现场。然而,如今年轻人大多离乡到外地打工或做生意等,除春节期间回乡过年有短期相聚外,平时都分散在全国各地,甚至国外。移动网络的穿越空间性和实时性功能,实现了天涯共此时,四海共歌场,使散居各地的锹里苗侗族同胞,能同时聚集在QQ群这个虚似的“歌场”里,实时学习苗族歌鼟。
(二)QQ群移动终端设备的便捷性,突破了传统歌场的时间和空间及单一歌师传授的局限性。作为移动终端的智能手机的便捷性有两个方面:一是便携性,除了睡眠时间,智能手机一般都随时随地伴随在其主人身边。二是使用方法简便易行。识字的人一看就会,不识字的人也能使用语音功能进行交流。无论在田间地头、在建筑工地、在工厂、在商场、在办公室、在车上、或在家里都可以很方便地上QQ;便捷性还在于让人们可以在任何完整或零碎的时间使用,可以在工作之余、可以在聚会之前见缝插针登陆QQ,也可以用一整天时间呆在QQ里。总之,群友们可随时随地进入QQ群学习交流苗族歌鼟。此外,QQ群的网格性和多极性,突破了传统传承模式中主要由一团一寨一个歌师传授的局限性,可有同时多个点多个团寨的多个优秀歌师在同一“歌场”演唱、传授,有利于取长补短,优势互补,提高整体水平。
(三)QQ群虚拟和隐私性,使初学者能大胆演唱。由于网络具有一定虚拟色彩和隐私性,人们在QQ群中可以不用实名而用昵称,在QQ群这个虚拟“歌场”中学习演唱苗族歌鼟,所有的参与者都“只闻其声不见其面”,减轻了初学者的思想顾虑和精神压力,使初学者能大胆演唱、大胆练习。
(四)QQ群便捷的共享功能,为学员事后复习提供了方便。在QQ群里进行语音交流,如果当时未听清楚或记不住,可以回放多次,便于学习者复习。QQ群还提供了文件共享,利用文件共享,成员之间能很方便地共享学习资源,提高实时交流的效率。如“靖州宝石歌鼟”群主把苗族歌鼟经典曲目上传到本群共享空间;有群友将苗族歌鼟传习的视频资料上传到“苗乡会”QQ群的共享空间里,供QQ群成员下载学习。
四、QQ群在歌鼟传承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QQ群传承苗族歌鼟的作用明显,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应引起重视并探索解决对策。
(一)存在的问题
一是缺乏传统歌场传承中的语体环境。苗族歌鼟是在锹里这个特殊的区域里产生和流传的,有其特殊的地域性。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大多通晓三至四种语言:即苗语、侗语、汉语和苗酸话,不论其母语是什么,演唱苗族歌鼟时都要用苗酸话。分散在全国各地的群友在QQ“歌场”里学习、演唱苗族歌鼟时,几乎没有这种语体环境,就很难体会、掌握苗族歌鼟的演唱技巧,很难唱出原汁原味的苗族歌鼟来。
二是缺乏传统歌场传承中热烈的现场氛围。苗族歌鼟是一种多声部的原生态民歌。各种歌调至少有2个以上声部,其中有两个声部的,如情歌调,担水歌调;有3个以上声部的,如茶歌调,酒歌调等。这种多声部的音乐讲究的是和歌,和歌就需要有众多的歌师在现场一起演唱,要有热烈的现场氛围,而这恰恰是QQ群“歌场”的短板。
三是演唱水平参差不齐,整体水平难提高。QQ群里演唱苗族歌鼟的人,既有成年人、又有少年儿童;既有苗族、侗族,又有汉族,演唱水平参差不齐。在苗族歌鼟过去的口耳相传的过程中,晚辈们可以密切观察长辈的发音方法,长辈也可以“一对一”地快速纠正晚辈的发音偏差,因而进步较快,效果良好。QQ群里缺少这个环节,整体水平难提高。
四是偶有不良信息或网络侵权行为。QQ群里偶有虚假信息、不良信息、黄色图象和有害言论等。网络侵权行为也有发生:如未经本人允许,在网上上传或转发他人相片;在网上公开他人隐私,在网上攻击他人等等。以致于有意或无意侵害了他人名誉权、隐私权和肖像权。
(二)解决对策
一是QQ群成员要加强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学习,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和守法意识。进入QQ群的每一个人,都必须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不得损害党和国家的形象及利益,不得损害中华民族的形象和利益,自觉维护民族团结;自觉抵制虚假信息、不良信息和有害言论,杜绝私自上传或转发他人相片等侵权行为。
二是制定QQ群规,加强管理。不以规矩,不成方圆,QQ群也应该有群规。群规的内容应包括,群的宗旨,成员要遵守的纪律,违者应受到的处罚等内容。尽管“靖州宝石歌鼟”、“苗乡会”和“苗族歌鼟”三个QQ群都有这方面的规定:……千年苗疆,我们需要延续苗家风俗习惯,传承苗家的文化;汉人有字传书本,苗人无字传歌声,希望苗族歌鼟这朵瑰丽的民族文化更加灿烂;笑迎天下之客,谢绝不文明之人……。但QQ群规建设还应加强,要更加明确具体,便于管理。
制定QQ群规后,关键在于加强管理,执行QQ群规。要设置验证信息,不能让无关的人随便加入QQ群;对那些违反群规,时常发不良信息,或侵害他人名誉权、隐私权和肖像权的,或肆意捣乱的人,及时警告或剔逐出群。
三是树立浓厚的家乡观念和民族情结,强化族群认同感。苗族歌鼟的精髓在于它的唯一性,而其唯一性产生于靖州县锹里区域特殊的语体环境。如前所述,锹里人不论其母语是什么(苗语、侗语或汉语),演唱苗族歌鼟都要用苗酸话。因此,致力于学习苗族歌鼟的人们,必须热爱家乡,认同锹里。必须熟悉苗族歌鼟的语体环境,熟练掌握苗语的发音和腔调,利用苗语对话和交流。同时还要学习和通晓苗酸话。
四是邀请歌师指导。群主要邀请锹里区域著名的歌师到群内来定期传授苗族歌鼟,除进行示范演唱外,还要对群友的演唱进行实时点评,指出问题,纠正偏差。并将歌师的示范演唱曲目录音,上传至群内共享文件,供成员下载学习。
五是积极参与网下的现场传承活动。群主或有关部门每年利用春节等重大节日或婚庆活动,组织群友开展一至两次网下“口传心受”的现场学习活动,经费支出可参照驴友户外活动的模式实行“AA”制。群友应常回锹里参加婚嫁喜事或参加歌会节活动,在锹里区域的特殊语体环境中现场体验和学习苗族歌鼟。
五、结语
现代文明一方面给我们带来了丰富的物质和现代文化资源,另一方面却使得苗族歌鼟等传统文化瑰宝面临灭绝的险境。苗族歌鼟若要在当今现代文明的冲击下,得到传承和发展,只有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只有联姻“互联网+”,利用移动QQ群等现代传播手段来传承和保护,才能更好地生存和发展。
作为科技时代的新生事物,QQ群在苗族歌鼟传承中所起到的作用、影响和效果,已经开始显现。其前景如何,在目前形势和背景下,作出全面评价和评估为时尚早。但就时下而言,利用QQ群传承苗族歌鼟,或许是传承传统文化的又一把开门钥匙。
来源:靖州新闻网
作者:龙家贵
编辑:redcloud
本文链接:http://wap.jingzhouxw.com/content/2015/12/24/74398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