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是一年中的好时节:春雷惊醒了沉睡一冬的万物,遍地生机勃勃;春风驱走了冬的寒意,处处暖意洋洋。三月,是一年中的好时节:在春雨的浇灌下,春花绽放,万紫千红斗芳菲,绿叶葱郁竞碧绿。三月,真是一年中的好时节:有阳光明媚,流水潺潺,烟波荡漾,还有鸟语花香,莺歌燕舞。这样的好时节,真应该找一个柳烟迷蒙又有点诗情画意,既让人静心又能让人感受到春天气息的地方去放飞一下心情。
也许,找一座古城去逛逛是最好的选择。放眼众多古城,发觉丽江太远,一个周末不能了却心愿;成都宽窄巷子太小,不值得花费一个周末来虚度;凤凰古城太闹,难以取静;镇远仅是一小镇而已,稍觉平凡;洪江古商城倒是不近不远,但是总觉得其中体现了太多从商元素而人情味稍逊一筹——不过,那里的朋友还是特有人情味的。总之,都非十全十美。
正左顾右盼犹豫不决时,微信朋友圈内天天有人在刷屏黔阳古城三月三女儿节活动,让我顿时怦然心动。
黔阳古城——黔城,它象一个不施粉黛的邻家姑娘,天天就在我身边。我看着她渐渐长大,茑声燕语,巧笑倩兮,举手投足轻巧若燕舞兮,而我却从未认真仔细端详过她。忽然有一天,一位远方的路人经过,见到回眸一笑的邻居姑娘,顿时慧眼识珠,如伯乐发现千里马,惊呼一声:好一个美人藏深闺!随着他的惊叹,我抬头细看一眼,蓦然发现,我的这个邻家姑娘在不经意间已长成了一个地地道道的美人啦!——离我不远不近的黔城已成万众瞩目的黔阳古城了。
黔阳古城——黔城在我的家乡湖南省洪江市。它坐落在沅水之滨,是一座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古城。在我学生时代,学校每有春游秋游什么活动时,都会组织同学们来此游玩,因为这里有一座远近闻名的芙蓉楼——这座芙蓉楼又因为唐代大诗人王昌龄的诗作《芙蓉楼送辛渐》而闻名。每次来到芙蓉楼前,诲人不倦的老师总会立在那座楼前,在那个将“一片冰心在玉壶”诗句巧妙刻成一壶状的碑亭里,细细地讲解那传了千百年的诗家天子王昌龄的故事。那首诗《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全古城的人上至耄耋老人,下至黄髫小儿,人人都能背诵。每当莘莘学子们诵读此诗的朗朗之声传出校园,飘落在古城的角角落落,大街小巷中都回荡着那抑扬顿挫的声音,让古城充满诗意。
也许是受了这传承千古的诗家天子的影响,古城的人们个个文质彬彬,礼让谦恭。年少时,但凡同学是黔城人氏,都会热忱邀请入古城参观游玩,且热情周到,唯恐怠慢。此次受洪江市作协杨金山主席邀请,欣然赴约参加“中国洪江市三月三女儿节散文创作交流会”。去年市作协年会上有幸认识了杨金山主席,他是一个待人诚恳热情的作协主席,因为我的文集《烟雨洪江》而结识。时间还早,到达会场时,远远地就可看到仅仅一面之交的杨主席独立楼下迎客等候,尽显地主之谊。
在古城,即使是不相识的人,也会坦诚相待每一位来自四面八方的来客。古城的古建筑较多,如果你脚步跟随目光,不知不觉踏入一户人家,这里的主人会热情邀请你入座,喝茶,并大方地向你解说这宅子的来历。听过主人的解说,你才知道,随便一座老宅子都可能有悠久的历史,一不小心,你就会踏入了数千年前的历史中。长长的小巷两边是高高的马头墙,窨子屋,小巷里多得是那种两片木门对开、进门就可看得见三进院落、左右厢房的宅子,是典型的湘西民居特色,与一衣带水的洪江古商城何其相似。有的人家门扉轻掩,轻叩门上的铁环,久无人回应,只有啾啾燕子在庭院内绕梁飞过,便明白主人一定外出。伫立门边,半开门扉,向内探望,只见院内栽了许多诸如山茶花、玫瑰花、兰花、月季等等的花,开得热热闹闹花团锦簇,便能想象这家人的日子一定是过得红红火火欣欣向荣。
黔阳古城的人家格外爱花,特别是家有女儿的人家,在庭院里,屋檐下,窗台上,见缝插针,一定会培栽些玫瑰茉莉月季兰花什么的,让自家女儿打小就与花为伴。不仅如此,这座古城的女儿还近水楼台得到另一种花香的熏陶——那就是柑橘花。柑橘花开之时,古城的女孩子喜欢摘取几朵放入衣服口袋中,当她们从小巷穿过,一路都留下清香,这是上苍赐予她们得天独厚的礼物。黔阳是全国闻名的冰糖柑之乡,也是盛产柑橘之地。每到农历三月,柑橘花开之时,满城飘香,整个古城都浸润在馥郁浓烈的柑橘花香里。这柑橘花虽小,也没有鲜艳夺目的色彩,却洁白如雪,若繁星点点,遍布山坡地间。而且,它的花香格外独特,世上无任何花可能比拟。这也让那些在古城长大飘流在外的游子一回味起柑橘花的香味,便格外牵挂给予他血肉之躯的家乡与亲人,每当柑橘花开,会加倍思念故乡。这座沅水之畔的古城女儿因为有鲜花的相伴古诗的熏陶以及沅水的滋润,一个个水灵灵娇嫩嫩如花似玉,非大家闺秀即小家碧玉。古城的人们对女儿也格外看重,比待花更要细心,且付出百倍的呵护。正因为此,古城每年农历的三月三都会举办女儿节,这是专为长大成人的女子而设的节日,这一天,她们会身着传统服装,庄严虔诚地接受古稀老人加笄,以示自己已经成人。
“三月三女儿节”古已有之,然而,能如此大张旗鼓举办这个节日者唯黔阳古城。这个女儿节也是全城的盛大节日,是其它任何节日所不能比。据说,在2015年的女儿节时,曾创下最大一锅地荠菜煮鸡蛋的世界记录,古城上演万人同吃地荠菜煮鸡蛋的盛况。
2015年女儿节我已错过,又岂能再错过2016年的女儿节?天公作美,今年的女儿节刚好是周六,天气也好,无烈日当头亦无淋漓大雨扫兴。一大早,我开车起程,直奔黔城。在G65道上奔跑一个小时就来到目的地——黔阳古城。自认为为时不晚的我来到古城后才发现,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古城里早已是人山人海,游客云集。所有大街小巷不仅游人摩肩接踵,街道两旁更是车满为患,难觅车位。略微扫视一眼车牌号,发现不少是来自湖北四川贵州和广东等地的,古城的美名远播由此可见一斑。正不知所从之时,被值勤的交警同志发现,善解人意地告知今天不抄牌——这对驾车而来的朋友来说是古城人给予的最好礼遇了,一个不小的惊喜。自己找个地儿停好车,就尽情地慢慢逛吧。
三月三的古城有它独特的景象,满街都是那用地荠菜编织的花环。古城的风俗是在三月三这一天,只要戴了这花环便能一年里防蚊虫叮咬,还可防头痛。当然,还少不了吃地荠菜煮鸡蛋,消百病。这一天,古城里不管男女老少人人都戴着一个花环。大老爷们头戴花环在人群中旁若无人地逛来逛去,没有人会对他侧目而视,女孩子戴上这么一个花环更是锦上添花。这一天,远远望去,古城宛若一流动的花海,人在花中游。
古城三月,过年的热闹刚刚从人们日子中渐渐散去。仿佛为了让人们再次回味一下年的味道,三月三这几天中,古城里会有许多独具特色的民俗表演活动:王昌龄古城巡游送辛渐情景剧、民俗舞蹈表演、剪纸民粹表演、旗袍美女秀、中正门仪仗表演、灯谜有奖竞猜、钟鼓楼祈福及舞狮表演等等,欢呼与掌声此起彼伏,精彩迭起,让人大开眼界,流连忘返。
古城三月,阳光暖暖地如轻柔的羊毛毯子披在身上,和风拂面让人舒坦惬意。住在小巷的老人们从各自家里搬出一张椅子,相聚在门口屋檐下,晒着太阳,打着纸牌,如身处世外桃源,小日子过得比谁都安逸。目睹他们那份安然淡定,让我心里暗暗生出一个想法:等我老了,就约上三五好友在这里晒着太阳打打牌,饿了,就招呼一声那巷口小吃店里让送一份黔城独有的圆米豆腐来,象小枣儿大小,圆润可口,那可是上过央视国际频道的,让那个外国吃货美女翠花赞不绝口的圆米豆腐,其它地方的可都是方形的;或者是让隔壁的阿婆炸几个瓢粑粑来,这是我从小就喜欢吃的东西,爱它几十年了,难得在物价上涨的今天还是一元两个。——好友,阳光,纸牌,米豆腐,瓢粑粑,在这三月的古城里相聚一堂,不失为人生一大幸事。
古城三月,处处都是风景,这也吸引了许多摄影爱好者慕名而来。我认识的摄影家不多,但是,对一个名叫尹忠的大师却印象深刻。他是湖南省摄影家协会的会员,酷爱摄影,拍摄黔阳古城有独到之处,在《国家地理杂志》上屡见其作品面世。曾因为一篇文章要求配图而与他在网上有过交流,却一直未能谋面,是一个助人为乐的人。如今,在古城中每隔三五步就可见到一个头戴休闲帽身穿有许多小口袋的摄影服且手中持着高级拍摄武器的摄影者。他们眯着眼睛,认真地取景,对焦,按下快门。其认真敬业专业的态度让我觉得个个都是尹忠,都是虔诚的摄影家。在这里,古城的美景被他们永久地定格。他们也是古城最好的宣传者,难怪连芙蓉楼售票处都明文规定,对摄影家协会会员持证购票者门票减半,对他们格外优待。这不能不让我这个作协会员在芙蓉楼前醋意暗涌,生出作文不如摄影之叹。
三月的黔阳古城,风景最美当属沅水河畔的芙蓉楼。沿沅水河边而行,一路是宽敞平整的沿江大道,大道一侧是微波荡漾的沅水,一边是依依垂柳。三月里,柳枝发出新叶,细雨飘过,烟雨迷蒙,江面也烟波浩渺,所见之处如诗如画。一路越是往前行,离芙蓉楼越近,就越让人揣想千余年前那位诗家天子王昌龄当年送客之情景,“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的千古名句盘旋在脑海。当年诗人的一片冰心要经过跨越过多少山水多长的时间才能让洛阳亲友领会?庆幸自己生活在这个新时代,如今古城焕新颜,时代也在前进。这位诗家天子送客处的河畔早已高楼林立,亲友之间的联系也不再托鸿雁传书了,电话,QQ,微信,已成为最便利的沟通方式,让人穿越时空就能见面闻声。当年的诗家天子若生活在今天,不知会作出怎样的千古名句?
黔阳古城——黔城四季美如画,却只有这三月里最具诗情画意。
作者:廖瑞莲,女,湖南省作协会员。电话:18075590639 QQ:897759011
来源:
作者:廖瑞莲
编辑:redcloud
本文链接:http://wap.jingzhouxw.com/content/2016/04/19/74383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