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想要提笔写点什么,总是在迟迟没有下笔,总觉得自己文底不够,无法将内心的那份深厚的感情描绘出来。出生在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的我,是家里小女儿。记得曾经有人说女儿是父亲前世的情人,或许我认为用子女是父母前世的债主来形容更为贴切。因为今生的讨债注定让父母不遗余力的为子女付出一切。
我的父亲,是一个朴实无华的男人,一米七几的个,长相平凡,多年的体力劳动让他一直保持着精瘦的身材。父亲很小的时候就失去了母亲,家里兄弟姐妹多,家境贫寒,十几岁就自己出来做事讨生活。贫穷的家境让他更早的学会了自力更生,懂得了责任和担当,以至于在内心深处有着强烈的家庭责任感。
小时候,在我的记忆中父亲总是比母亲慈祥,会时常给我点零用钱,在我们那个年代,每个星期有零用钱可以买自己喜欢的零食是件让很多孩子羡慕的事。每每犯了错误,总是害怕母亲的责骂和痛打,而父亲从不打骂我们,只是耐心的跟我们讲道理,希望我们下次不再犯错。
随着年龄的增长,学业的进步,中学开始,我便一个人在县城学校寄宿,那一年我11岁。父亲会常来学校看望我,并带些好吃的来,冬日里还会来帮我清洗大件的棉袄。尽管文化水平不高,但父亲依旧会用最朴实的语言谆谆教诲我好好学习,将来考一所好大学,才能找一份好工作。
高考的失利,让我陷入了人生的低谷,没有考上理想的大学,一些和我情况差不多的女孩子便不在上学外出打工了,但父亲依旧选择让我继续学习,我去到了外地,上了一所不入流的学校,那一年我17岁。父亲送我去的,犹记得父亲当时送我去大学校门的那一瞬间,仅管已经习惯寄宿学校多年生活的我,但毕竟是一次出远门求学,内心依旧泛起不舍和难过。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父亲的话渐渐少了,每次假期结束重返学校,母亲总会给我准备些食物,然后碎碎念念的叮嘱着这呀那呀。父亲则言简意赅,大意为一个人出门在外要照顾好自己,在学校要好好学习,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以至于后来,在大学里我也确实实现了人生的蜕变,我几乎年年是院、系的三好学生和优秀学生干部,也在大学里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毕业后,在内心的挣扎和父母的期盼中回到了家乡,那一年我20岁。面对严峻的就业压力,我一次又一次幸运的实现了人生的转折,经历了大学生村官的磨练,感受了漂泊异乡基层公务员的淘洗,如今又回到了家乡,回到了父母身边,这一年我26岁。
回首往事,仿佛历历在目,所有的酸甜苦辣就在昨天,记忆的车轮不断地在转动,我已长大成人,开始书写着属于自己的人生。如今,父亲的身躯不再那么挺拔,黝黑的头发也开始稀疏、泛白。每每如此,我脑海中常浮现出朱自清的描绘父亲背影的形象。一晃眼,父亲已经五十多岁了,不再年轻。
感谢父亲在那个重男轻女的年代,明知母亲腹中的我是个女孩依旧坚持生下了我,给予我生命;感谢父亲在那个多少无知农村父母认为女儿读书没用不如早点嫁人的年代,宁可自己省吃俭用也要供我上学,让我接受教育,让知识改变命运;感谢父亲赋予我深厚的爱,关心着我成长的每一步,在我前进的道路上指明方向,告诉我做一个自立自强、积极追求进步的人。
这就是我的父亲,一个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中国男人,爱得如此简朴而又如此深沉。
来源:
作者:周剑男
编辑:redcloud
本文链接:http://wap.jingzhouxw.com/content/2016/05/26/74375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