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雕花传情
2016-10-13 18:28:25 字号:

《传承》 刘刚摄

靖州雕花蜜饯——图片来源于靖州摄影家协会

  乍来靖州的外乡人,首先是为飞山、文峰塔等苗侗山寨奇特而隽丽的山貌所吸引,我觉得这还是它的外表,透过外表深入它的内心世界,我更强烈地意识到,靖州是一块传情的土地,连吃的果、喝的茶也是带情的。

  如果你到谁家做客,主人招待你的“茶点”也是独特的,雕的花、鸟、虫、鱼,琢的瓜果等食物,以及后来加工的雕花蜜饯,都是情在当中。这么多有情的食物,却并不感到单调腻烦,因为它各有各的意境,各有各的情致,便合组成一个有情的世界。

  有位当地的诗人以感慨的口吻幽默的对我说:“传情的东西只有在有情的热土上雕琢出来,所以这里是一块热情的土地,我以为,这种说法不见得有多少科学依据,但却含有深邃的哲学意味。

  这里的土地是否有情,我到是没有亲手触摸过的,但经营这片土地的主人我接触不少,深刻体会到他们大都有一副热情的心肠,我惊异他们的传情,绝不仅只是一般的方式,更不是那种薄嘴片的“口传情”,而是用情独特,从来就是把自然的物和人的情感结合起来,仿佛是一位画师和雕刻家。

  你只要走进靖州苗侗人家,当柚子(这里叫橙子),刚刚长大青皮嫩嫩的,没有长瓤的时候,你会看到很多民间艺人在柚果、柚片、冬瓜、南瓜上创作他们的作品,手拿一把象玉簪小刀,聚精会神的雕呀琢呀,仿佛世界一切都装进了他们的大脑,手到神到。

  这是“喜鹊呤梅”,那是“嫦娥奔月”,这是“燕子琢泥”,那是“天女散花”,这是“兰草、梅花、蝴蝶---”,主人向我们如数家宝,一一介绍开来,我们立刻被吸引过去。那一叶、一花,无不维灵维俏,那一神一态,无不活灵活现。

  “有情传千里,无情不往来”。主人告诉我们靖州这种雕花艺术已经有很长的历史,它还获得了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呀,在这片有情的土地上从古到今,人们用一把小刀雕写了无数动人的故事。

  靖州居住着汉、苗、侗、瑶;回族人民,每到新春佳节,都兴走村窜友,互相拜年。客人来了就在古楼里摆上糖果,冻米茶招待。然后欢聚一起,唱歌跳舞。有一年一个村寨遭到蝗虫袭击,家家颗粒未收,做不成糖果、冻米茶。眼看着传统佳节就要到了,正在急煞人的时候,从远处来了一个如花似玉的女子,说是从外地流落到此。她伶俐手巧,带着姑娘们上山采摘野果,切成片,用头上的玉簪在果片上,琢出谷穗,花、鸟、虫等各种各样的雕花蜜饯,然后渗上蜂蜜晒干,分给各家各户。到春节时,宾朋喜临门,雕花蜜饯迎,各寨客人见到这雕花蜜饯,停止了跳舞,停止了唱歌,都来品尝它。这件事被寨王知道了,寨王把这个女子抓了起来,要强娶为妾,专为它做蜜饯吃,这位女子不肯依从,就被关进地牢里,当天夜里,只听一声巨响,地牢崩裂,狂风大作,这位女子随风飘然而去。人们这才知道她是一位仙女。后来村寨里的人为了纪念她,每年都要像她那样做雕花蜜饯迎接新年,招待亲朋,就这样年年月月世世代代的流传了下来,据说,古时候三国建兴三年,诸葛武侯率众南征,曾驻军在靖州,各族父老乡亲曾用雕花蜜饯慰劳诸葛众师,有诗为证:“片片雕花蜜饯,深怀诸葛恩。”一九三四年腊月,工农红军实行战略大转移,来到靖州,人民群众把亲人迎进屋,捧出雕花蜜饯,请客人品尝,眼明手快的姑娘们见到红军帽子的五角星,就用存放着的老南瓜切成片,雕成通花五角星,渗上蜜糖,送红军上路,这红色甜蜜的五星雕花蜜饯,寄托着靖州人民对红军的无限深情。

  主人还讲述了一段九十年代台海情感交织的动人故事。她说,一位驻在江东河畔的汪奶奶,思恋亲人,一梦惊醒,梦到了台湾宝岛,并见到了亲人,梦到了雕花蜜饯。于是老人家马不停歇就时取材,没有柚子就用冬瓜,白天干,夜晚想,反复琢磨,耗时二三个月,雕琢了一个大大的台湾图形,把原物浇注糖水晒干加工成品。这种用情独特,雕花传情的事件被当地电视台捕捉到了,县红十字会还特此举行盛大的雕花传情活动,她的故事还拍成了电视记录片,当年获得了“国家彩虹和省五个一工程”作品奖。如今雕花情还在当地传唱。

  在这我听到了解了雕花的情结,感觉到了这遗产的魅力,向雕花艺人初学了一下雕花的技艺,并品尝了一下雕花蜜饯,还真是有一种特别的情呢。

  这是心里作用吗?当然不是,谁也不能不承认它是雕花中的佳品,但也并非没有心里作用的成分,正因为我深切领略到了雕花艺人们的情惑,更觉得它是同类中的非凡之品了。

  它之所以有非同寻常的情感,决不是单靠食物的赐予,也不在于雕琢人的手法有什么奇特,真正的答案是:对脚下大地的情怀,不吝投下汗水和心血,用雕花表达人间真情,这就是雕花人情感生活的体现,这就是靖州人民对中华情的真实写照。

来源:

作者:杨武能

编辑:redcloud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