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浅读明德先生
2017-01-16 14:50:01 字号:

  文/ 姜雪峰

  明德先生是靖州县的文坛前辈兼书法大家,我参加工作那会儿,他就早已经离开本县往高处栖身发展去了。我知道本县有这么一个写小说的人,是二零零一年秋天的时候,我有缘调到了县文化局工作,在局档案室陈列的《县文化志》里读到了他的一个短篇小说《鱼痴》,感觉一股浓烈的乡土生活气息扑面而来,从此就记住了明德先生。过了几年,我在靖州城南买了一套商品房,装修时想到要附一点风雅,希望能够找哪个名家讨一幅字画来装饰客厅的墙面。于是,曾经跟明德先生在县文化馆共事的蒋奂国书记就主动为我写信去向在省文史研究馆供职的明德先生提出了索要墨宝的请求(那时候,明德先生因为“爬格子”过度导致视力受损的原因,改攻书法多年且已成省内书法名家)。

  时隔不久,明德先生的书法大作就寄到了。先生是十分认真地对待故乡故人的来信的,虽是代为一位素昧平生的女子讨要他的书法作品,依然是慎重又精心地选材与创作,大约因为我的名字里有一个“雪”字,又是个女子,因而他为我写的是卢梅坡的《雪梅绝句》:“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我当时花了两百多元钱将之装裱好挂在客厅的沙发背后雪白的墙上:墨绿色的印着朵朵淡金色梅花的绢裱好的《雪梅绝句》镶在古朴大气的暗红色国画镜框里,顿时为室内增添了几许文化气息。啊呀!我觉得真是再好不过了。

  记得明德先生当初寄来作品时还附了一纸信笺,字迹是笔走龙蛇、神采飞扬,然语气却十分的真诚谦虚,说是他在酒后趁兴完成的作品,也不知是否称意,感谢看重等等(我想,李白斗酒诗百篇,先生酒后即兴书法自是佳作)。听说那时明德先生的书法作品是以数千人民币一平方尺来论价了,也不知是否确切,反正我是分文未掏,就得了先生的真迹。我每每凝视明德先生赠予的书法作品,就不免想象他小酌之后,趁兴伏案挥毫泼墨的酣畅淋漓……那七言绝句短短的二十八个字,有的浓墨重彩,有的轻描淡写,有的短小紧凑,有的舒缓亢长,字里行间我竟看出了先生一手执毛笔,一手端酒杯,时急时缓,时轻时重,抑扬顿挫,高声吟哦《雪梅绝句》的样子。

  其实我跟明德先生根本谈不上有什么交往,仅只当初为了表达对先生赐字的感谢,曾经给他写过一封短信。隔年靖州县文联换届,召开全县文代会,邀请了一些省市的文艺名家,明德先生当然也在受邀之列,我作为一名参会人员,终于有机会在宴席上给明德先生敬了一杯薄酒,算是认识了先生。明德先生年近花甲,中等身材,魁梧结实,面色黝黑,神情谦和,言语不多,蕴含大气。后来有一年过年前,明德先生回到本县,我在街上迎面碰见,远远就认出了他,我跟他寒暄,他一时没有记起我来,我很热切地跟他解释,他终于“哦”地一声想起来,然后又无语,先生似乎不善言辞,他告诉我刚刚去会了一个旧交,不日即将返回省城,就匆匆告辞了。

  明德先生还曾送给我一本他的中篇小说集子《小街风月》,书中收录了他的《腥膻前尘》、《野庙》、《遍地骨头》、《处长大人》、《小街风月》、《远处的草坡》、《情殇九屋场》共七个中篇小说,基本都是他在怀化地区文联专职创作时的巅峰之作,有很深的时代烙印和人文情怀。俗话说:“宝剑赠英雄,红粉送佳人。”先生将他的呕心之作送给我算是没有辱没他的心血,我可是从头到尾细细读过、品过、体味过的,绝不像有些人那样将书置之高阁来装斯文。

  都说“文如其人”,因而我觉得自己对明德先生多少算是了解的。先生的文笔朴实而凝炼,他在小说里塑造的王有贵和他的矮婆娘,寡妇柚花和麻子郭友林,幺婆和花子等等人物有血有肉、形象生动,仿佛就是我们身边的某一个街坊邻居一样熟悉亲切、真实可信。明德先生的小说满含着社会底层人生的悲苦厚重,满溢着人性的真善美。先生的人生轨迹和他对活着的不懈努力、执着追求,更让我心生敬仰。先生经历过三年自然灾害,饱受贫穷和饥饿;先生还未成年的时候就凭着翻破一本《新华字典》的敬业和刻苦,当了三年让家长和学生都信服、爱戴的小学代课老师;先生当过十年下放知青,在繁重的体力劳动之余,始终心无旁骛地坚持利用“三余”时间(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刻苦研习书法、国画,先后受聘去一所外省中学和一所师范学校教美术课。用先生自己的话来说,他小学没读完,却教过小学生,又教过中学生,还教过师范生,并且差点窜上了大学的讲台。这是先生创造的奇迹,凭的是超乎常人的勤奋。先生写小说堪称作家,写毛笔字堪称书法家,画画堪称画家,凭的都是超乎常人的勤奋。先生只是一个常人,然而先生却干一行精一行,干一桩成一桩,不能不让人自愧弗如、心生仰慕,或许先生除了勤奋还有天赋?先生并非常人?

  明德先生在他的小说集子《小街风月》篇首题记《我与小说》里有一句真诚的话语:“做成这个集子,在自己,是自己生命的一点碎骸;在别人,是让别人借此知道有这么一个人来这世上生活过、努力过”。多年来,先生的这句话时常如惊雷在耳边乍响,我要凭什么让人知道曾有我这样一个人来这世上活过呢?

  先生绝想不到会有我这样一个小女子在这样一个寂寂冬日的午后写下这样一段有关他的肤浅文字罢!

  作者注:这是三年前的一篇旧作,写的也是十年前的旧事,近日看了红网靖州登载了廖瑞莲的《乔老爹二三事》,突然就记起了它,想着覃明德先生跟乔老一样应该也算得上是本县文化名人,故而拿出示人,略表对靖州文化人的敬意。

来源:红网靖州站

作者:姜雪峰

编辑:redcloud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