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徒步飞山湖
2017-06-01 10:56:31 字号:

  相熟的朋友都说,我是属乌龟的,喜静。我也确实是每天单位家庭两点一线,很少进行户外活动。这个五月,靖州义工联盟的美女负责人小李到办公室来对接协办“创平安.迎县庆.‘爱行动.益起来’”为主题的公益徒步活动事宜,顺便游说我这个懒人也支持参加一下这个活动。小李要求我,起码组织五个队员组队参加,我想了想,答应了。可是后来动员了好几个熟人朋友,有的已经报名了,有的没空,最后好歹动员了孩子他爸一个队员,问小李行不行?笑说也行。于是我就当上了两个队员的队长了。

  我这个人,虽然平日懒散,不爱运动,也没有时间去做义工献爱心,但是向来钦佩义工联盟的爱心义举,听说这次公益活动筹到的款项是用于资助贫困大学生上学的,我得支持小李的工作,顺便我也想感受一下正经的群体徒步健身的滋味。这几年,户外徒步健身是工薪阶层中有闲一族一种时髦的休闲健身方式,每逢双休日之后,微信朋友圈里就会有微友晒户外徒步活动的照片,一个个跟办公室里老成持重的形象相比,可谓是脱胎换骨、华丽转身,一身运动装扮、热情洋溢、充满生命活力。我从不曾参与过群体户外徒步活动,一则自觉上有老下有小,条件还不具备(当然这样的理由想必是站不住脚的,骨子里还是自身懒惰,不想动而已),二则也有点稍稍不屑,徒步算什么,跋山涉水,爬坡过坎,我小时候就经历过好多了,颇有点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意思。这次参加公益徒步活动,我得给自己证明下,我不是不行,只是不想,一旦参加必定能行。尽管后来得知具体徒步线路是环绕飞山湖,全程有二十公里,一时颇为胆怯心虚,很担心走不完全程,但还是没有在人前露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虽然平日散步都嫌累,但凭着农村苦出身的家底,我还是自信徒步二十公里难不倒我。

  爱心满溢的靖州义工联盟将徒步活动定在一个有爱的日子,五月二十日的早上八点从靖州剧院民族文化广场出发。我六点不到就起床做准备,先安顿好上高中的儿子,给儿子做好早餐,中饭钱也预备给他,以防万一中午赶不回来做中饭。早起是阴天,天气预报会有短时阵雨,但五月的天气总是阴晴不定的,太阳、雨水都得防,徒步的防晒衣、水、干粮、雨伞都准备好,多年未派上用途的双肩包也翻出来。儿子七点不到出门上学,我们二人徒步小组也跟着往民族文化广场出发。

  七点半的民族文化广场上已是人头济济,许多爱心企业、商家纷纷组队打出自己的队旗,某某地板队、家居队、超市队,快乐家族之类的名号繁多。队员上装是组办方统一发放的天蓝色T恤,印着主题口号:“创平安,迎县庆。爱行动,益起来。”裤装则各组另行统一,看起来神采奕奕,英姿飒爽。现场队旗飘飘,旌旗招展,人声鼎沸,热闹非凡,场面激动人心。靠近广场曲桥水榭的一方还搭建了舞台,电视台两个主持播音员熟悉的面孔出现在人群里,看样子还有盛大的出发仪式。我瞄一眼估算一下,参加徒步的人少说得有五六百人,一个个整装待发、跃跃欲试,其中好多熟悉的面孔都是平日里经常进行户外徒步活动的老将。我掂量了一下,还是主动降低预期,此行只为感受和体验一次长距离徒步的滋味,检验一下人到中年的自己脚力如何,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因此,本次徒步不求领先,只求顺利走完全程不要垫底。为了确保不耍龙尾巴,稳妥起见,我和队员笨鸟先飞,悄悄地先大部队出发了。

  五月的城郊乡村田野一派生机勃勃,秧苗已经长成,正待移栽,水田微波荡漾,不时有蛙声鼓噪,蝼蛄声声,鸟鸣清脆。飞山湖水泽在飞山南麓,整个徒步线路图好像一把长柄的勺子,我们往城郊穿过村庄、田野、公路,一直向着飞山湖行进,这一路的距离就相当于勺柄的长度约五公里,到达飞山湖绕行一圈约十公里。出发不久,天空开始下起小雨,还好备得有雨伞,雨中徒步虽说行路有些泥泞,但好过骄阳当空、汗流浃背的窘迫。沿路有不少的乡村别墅,白色的透视栏杆的院墙上缀满了累累的繁花,不知到底是玫瑰还是月季,一派姹紫嫣红,还有雪白的栀子花探出了墙头,花香袭人。也曾幻想可以不问世事,不为生活所累,拥有一座美丽

  的乡间小屋,在城市与乡村之间过一种无欲无求的宁静生活,估计此生终归是一个缥缈的梦。一路走过泥泞的田埂,越过了新修的环城公路,穿过城郊的村庄人家,开始徒步在秀丽的飞山脚下。从南麓侧面看不见飞山嶙峋的悬崖峭壁,满眼原始次生的阔叶植被茂盛,绿意葱荣,飞山在伟岸险峻之外多了一份青葱秀美。沿路的山坡,则桃树、梨树,核桃树,果木扶疏,枝繁叶茂,枝叶间依稀可见缀满青涩的果子,坡地上的西瓜秧已经牵开了藤蔓,新鲜娇嫩的绿色往一垄一垄的地块蔓延开去。

  走完五公里路程到达第一个打卡点,热心的义工们已经在点上撑起了遮阳伞,准备了矿泉水和面包等路粮,一人一份,凭路粮卡领取,想得实在是周到。走过五公里打卡点后,就进入环飞山湖的路程,开始就是一段长长的“Z”字形的上坡路,脚步慢下来,就开始陆续有人超越我们,第一位走到我们前面去的是一个年轻的男子,精力旺盛,上坡路段竟然是轻松跑步前进,一转眼就不见人影了,着实令人佩服!山上一片新造的核桃林是必经之路,在林子外面摆有各赞助企业和商家的醒目广告摊位,制服笔挺的员工笑脸迎候,争相和经过的队员合影,为大家鼓劲加油!

  走过山石嶙峋、道路坎坷的核桃林,下完坡道,接着是一片梯田,要走过蜿蜒狭窄的田埂路,越过一条溪沟,才能到达对面的坡脚。一丘丘稻田已经翻耕平整蓄满了水,准备插秧了,田埂是新糊过的,泥泞难行。不过,我们走在前面,路面完整,可以选择性落脚,难行的路段又有义工在细心地垫树枝和石块,还不是很滑。但也差一点摔倒,幸亏有背包垫底,而且身手还算敏捷,讯速地用手支撑了身体,身上没有泥污,有惊无险走过来了。走完泥泞的田埂路,来到小溪沟边洗净了背包和满手的泥。沿途服务的义工告知说,前面的路没有这么难走的了,最艰难的路已经走过了。

  小雨也停了,雨水洗濯过的天地格外地清澈明净,天空格外地剔透明朗。阳光透过洁白的云朵照射下来,一片片云影落在深绿浅绿的山坡上,落在碧蓝的湖面上,天光云影共徘徊,湖光山色美如画。沿路的机耕道上,隔不远就看见停着一辆摩托车,我起初还以为是组办方特意如此为队员们指路的呢!其实都是农民朋友骑着摩托来干农活的,沿路的农田里有农民在扯秧苗,准备插秧了。路边一辆摩托车上驮着一叠泡沫育秧盘,育的是西瓜秧子,一位中年的农民朋友正在田里栽西瓜秧。我说,刚才在山坡上看见人家的西瓜秧已经牵了长长的藤蔓,快要开花接瓜了,您这才栽瓜秧,不迟了吗?答说,迟了就卖迟的,没有关系。是哦!错位竞争原是对的。

  飞山湖周边居住的人家不多,基本是一块待开垦的处女地。想起一些业内人士关于开发飞山湖的种种设想,真是充满期待,居住在这样的山清水秀的地方,离城里又不是太远,是非常令人向往的。不过,彼时的飞山湖不知是否还能保持今天这般美丽迷人呢?

  十公里打卡点就设在飞山湖畔的一处村庄人家,点上的义工们,远远地就举起相机为我们照相,欢迎我们的到达。得知我们是夫妻二人小组,两个年轻的女义工特意跟我们合影留念,说是羡慕我们夫妻情深。呵呵!他们哪里知道,我可是磨破了嘴皮才动员来这么一个老大不情愿的特殊队员。看来人们总有判断失误,盲目羡慕别人的时候。

  十公里之前,状态还算基本正常,心情轻松。走完十公里之后,开始感觉大脚趾头和小脚趾头有点痛了,估计是一路上坡下坡,脚趾头在鞋子里活动频繁,跟鞋子摩擦过多的原因,慢慢地又开始感觉到大腿酸痛了,路程才走完一半多一点,来路艰难,前路茫茫,前后的路程都一样,往回走的艰难坎坷令人不敢想,只有义无反顾地往前走。所有的痛都藏起来,不敢表露,否则本小组唯一的队员一定会嘲笑我,自讨苦吃。一路不急不慢地走,至少有几十上百的徒步健将们都走到前面去了,看看身边走过的队员,有的年龄明显不比自己年轻,但是步履轻松从容,实在是汗颜。很奇怪他(她)们何以一直能够保持步履轻松,健步如飞呢?终于,一位带着随身听放着音乐的五十多岁的大姐,走过身边时说,你的鞋子没有穿对。哦!原来如此!大姐说,不能穿坡跟休闲鞋,要穿专门的运动鞋,鞋底有弹性的这种,你那种鞋,走个三五公里没问题,走二十公里肯定吃亏。我们走一百公里的时候,还要预备两双运动鞋在背包里,路上换着穿,走累了的时候,换一双鞋,走起来的感觉又是不同的。看来,徒步也是大有学问的,我实在是孤陋寡闻啊!

  好想脱掉鞋子,将脚解放出来,可是道路全是泥土砂石,赤脚怎么走呢?且也没有信心赤脚就一定能走得远,一旦脱了鞋,只怕到时候鞋子就更加穿不进了。再说,沿路都是徒步的队员,看见了多狼狈呀!脚趾头真的痛啊!钻心地疼,已经没有心情欣赏沿路的风景了。不过,想想革命英雄,面对敌人十指敲竹签的酷刑,都咬牙不吭一声,这点苦痛算得了什么!我默默地坚持再坚持,终于走到十五公里打卡点,自觉体能消耗达到了顶点,恨不能找个草坡躺下歇息了。可是也不敢,躺下可能一时半会就不想动了。

  最后五公里,只能是拼意志在熬了。脚趾头的疼已经麻木了,大腿的疼也近乎麻木了。意志在支撑着脚步,一步步咬牙坚持,走一步少一步。累不累,想想英雄董存瑞,苦不苦,想想红军长征二万五,坚持就是胜利。终于原路到达出发的民族文化广场,盖上了终点的戳印。义工联盟负责人小李鼓掌欢迎胜利归来,竖起大拇指说,不错,大部队还在后面。呵呵!我穿着一双不相宜的鞋子竟然也仅耗时四个多小时完成了环飞山湖二十公里徒步全程。

  男人是山,女人是水。飞山是伟岸的须眉,飞山湖就是美丽的娇娥。五月的飞山湖,是最青春明媚的,山清水秀,一泓湖水碧蓝空灵,湖光山色,两情缱绻。回想“5.20益行靖州”环飞山湖徒步活动,值得铭记。

来源:

作者:姜雪峰

编辑:redcloud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