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十方九苓出靖州
2017-06-29 09:53:17 字号:

  文/ 姜雪峰

  茯苓和杨梅是靖州的两块金字招牌,是靖州人的骄傲,二者的名气原在伯仲之间,而且在我看来,早些年茯苓的名气似乎比杨梅的名头更大。近些年,由于电商、微商推动和生鲜冷链物流的发展,杨梅鲜果在北京、深圳、长沙、南宁、桂林等各大城市成功营销,加上各种媒体的推波助澜,靖州杨梅的风头颇有盖过茯苓的阵势。

  在我的印象里,靖州的茯苓和杨梅,就像母亲养育的两个出类拔萃的孩子,茯苓是男孩,杨梅是女孩,男孩生性沉稳、含蓄内敛,女孩子则活泼开朗、光彩夺目。茯苓就像它洁白、朴素的颜色,给人感觉沉稳、大气,是一种沉默的名贵;杨梅红似玛瑙,晶莹夺目,让人感觉热情、温暖,是一种张扬的高贵。

  这几年,靖州杨梅被关注得太多,发展的势头太劲,吸引了太多人的眼球,可谓万千宠爱在一身。我突然有点想念这些年不声不响、不骄不躁,一直稳步朝前走的靖州茯苓了。

  茯苓俗称松苓、茯灵,是寄生在松树根上的菌类植物,形状像甘薯,外皮黑褐色,里面菌体呈白色或粉红色。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药具有利水渗湿、益脾和胃、宁心安神之功效。《神农本草经》列茯苓为补益上品,称之能“补五劳七伤,安神,暖腰膝,开心益智,止健忘。”茯苓享有“药膳白银”之美誉。

  靖州有个“中国靖州茯苓大市场”,大约是1994年建成的,占地68亩,总建筑面积8.4万平方米,市场共有门店431间,70%以上的门店都在专业从事茯苓加工经营,是湘黔桂三省(区)接边各县市乃至中国最早的专业药材市场。当初,我曾经暗自担心,我们敢号称“中国靖州茯苓大市场”,是不是有点夜郎自大的嫌疑?通过官方文献了解了一下,才知道我们靖州是有底气的。

  靖州地域的生态、气候、土壤条件都非常适宜茯苓生长,自古就出产野茯苓,乡民有上山采挖野生茯苓的传统习惯。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末,靖州人开始探索茯苓人工栽培技术,成为我国最早开展茯苓人工栽培的地方。靖州茯苓专业协会科研人员选育的“5.78茯苓菌种”,是全国茯苓种植的主流菌种,全国茯苓主产区70%的茯苓菌种源自靖州。2013年,靖州茯苓专业协会科研人员选育的茯苓新菌种“湘靖28”还通过神舟十号进行了太空育种,成为全国唯一进行太空育种的茯苓菌种。靖州茯苓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已基本形成涵盖茯苓产业化开发全程的菌种选育、种植、初加工、交易、机具制造、种植技术推广与服务、新产品研发、高附加值产品生产与销售的完整产业链。目前,靖州已成为全国最大的茯苓原料交易、茯苓菌种供应、技术推广与服务、初级产品加工、茯苓新产品研发和精深加工中心,已成为全国最大的茯苓鲜干品集散地、茯苓初加工集中区,靖州茯苓鲜干品年交易量及出口量已经占到全国的60%以上。

  靖州建茯苓大市场那会儿,我刚参加工作不久,市场经济刚刚起步,大规模的房地产业尚未萌动,能够入住茯苓大市场的除了从事茯苓产业的,就是靖州的有钱人,靖州的茯苓大市场是令人羡慕的地方。还记得当年有个漂亮的女同事家就在茯苓大市场里买了住房和门面,乔迁的时候,我曾经跟同事们一起去参观过,在当时的靖州算是最好的住房和居住环境了。茯苓大市场里三十几栋外墙红白相间、簇新耀眼的三层楼房,鳞次栉比、错落有致,走进去好像进了迷宫,分不清东南西北。手握《本草纲目》的李时珍石雕像倒是印象深刻的,在茯苓大市场的正中间位置,彰显着茯苓大市场的独特文化气息。

  据了解,靖州的中国茯苓大市场为社会提供了2200多个就业岗位,并带动了全县茯苓相关从业人员超过5万人,带动了湘、黔、桂、渝、川等诸省、市、区近5万户苓农种植茯苓并来此交易。靖州的茯苓大市场尤其是为很多县城附近乡下的女人提供了就业机会。我有一个远房表姐是自茯苓大市场建成不久就开始在市场里打工的,不管天晴下雨,每天风雨无阻骑一辆自行车跑十几里路,到茯苓市场削茯苓、切茯苓,后来就在茯苓市场里找了一个跑茯苓运输的男人做丈夫,如今两口子在市场里租了门店自己当老板,做茯苓加工,孩子小的都十多岁了。那时候,外出打工的还不是很多,能够在茯苓大市场里削茯苓是一件很体面轻松的工作。很多县城附近的农村妇女都是在做姑娘的时候就在茯苓市场里削茯苓、切片、切丁,过了几年慢慢攒了些钱,就找了对象,结婚有了孩子,就暂时离开几年,等到孩子上学了,就又开始在市场里干活,削茯苓、切片、切丁、分拣,八小时之外照顾孩子。二十年前一天工钱大约三四块钱,现在是五六十块钱一天,钱虽不多,但是不着日晒雨淋,且自由自在,有事可以不来,做一天算一天。一天工作八个小时,包括吃中饭的时间在内,对于要照顾家小的女人们是很相宜的,不用出远门,可以兼顾家庭,挣些生活费、零花钱。

  时隔多年,再次走进靖州茯苓大市场,市场虽不似当年那般簇新光鲜,但是沉淀的茯苓文化更厚重了,位于市场中心的李时珍雕像前摆放着插满了燃过的香烛梗的香炉,每逢初一十五,茯苓药材经营户都要给李时珍像敬香的,经营户们都笃信李时珍的神灵会保佑他们生意兴隆。市场里一排排的门店里,都是从事茯苓加工的,三五中年女人坐在一个个门店里或削茯苓、或分拣茯苓,一边做事一边闲聊,是一种悠闲的劳动状态。刚挖来的生茯苓,外表是黑褐色的,好像甘薯,大的一个总有十几斤,削去深色的茯苓皮,里面就是白色的茯苓菌体,老化的茯苓则去皮以后的茯苓菌体颜色也发黄发黑,功效减弱。茯苓市场里的生茯苓堆得太多,好像一堆堆的土疙瘩,实在其貌不扬,我看到男人们很随意地用铁锹将一坨坨的堆在地上的生茯苓铲到板车上,再一车车地拖往门店进行削皮、切片、切丁等初加工,就像对待不值钱的萝卜红薯一样轻慢,丝毫不是我想象中的对待名贵药材的小心翼翼。女人们说,茯苓初加工一直都是这样的,它只是不金贵好侍弄,怎么能说它不值钱呢?茯苓可是好东西,还能防治癌症呢!尤其是这种“茯神”最是药效好,值钱。哦!我这一次走进茯苓大市场见识了什么是“茯神”。一种体内包裹着松根生长出来的茯苓,传说是多年生长的松根神灵之气隐伏、郁结形成的菌类植物,是药用价值最高的一种茯苓,价钱比一般的茯苓要高出一倍。我还以为这样菌体里长着树根的茯苓是捡出来的次品呢!看来,作为一个靖州人,我对于靖州茯苓还是知之甚少。

  几个中年的女人正在一家门店里分拣包装干茯神片,动作娴熟老练,一堆茯神片分出了三四个等级,用不同的纸箱包装。我跟她们闲聊得知,她们都是做了奶奶的人了,已经在茯苓大市场里做了二十多年了,削茯苓的刀已经从长方形磨成了三角形,并且换过好几把了。她们热情地告诉我,如果不是送礼,而是自己吃,就买生茯苓更实惠,自己削皮切片,泡茶或炖汤,效果好得很,尤其安神美容、延缓衰老。

  我心想,难怪你们都这么显年轻,近水楼台先得月呀!我马上买了一个又大又漂亮的生茯苓,请一位削茯苓的大姐帮忙削皮切丁,我决定吃完了再来买,因为我也想年轻呀!

  靖州的茯苓产业发展势头很好,靖州城南的开展茯苓医药研发的湖南补天药业有限公司已经上市了。中国茯苓医药食品科技产业园已具雏形,除了羧甲基茯苓多糖原粉、羧甲基茯苓多糖口服液等高新技术产品,还研发了茯苓面、茯苓饼干、茯苓灵芝茶等系列产品。听说,今冬十一月,第二届全国茯苓大会也将在靖州召开,靖州的茯苓势必更加让世界侧目。

来源:红网靖州站

作者:姜雪峰

编辑:redcloud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