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铜锣苗寨印象
2017-10-26 16:11:40 字号:

  九月初一,寒露已过,一陈秋雨一陈凉。昨天下了一场霏霏冷雨,今晨雨虽没下,但气温只有十三四度,是入秋以来降温最明显的一天。悠悠万事,脱贫为大。我们决定完成计划中的又一次扶贫联系村大走访。我做好了准备,穿了风衣夹裤,一早到单位发现年轻的女同事们都穿了短款棉衣或毛呢外套,说是将去走访的大堡子镇铜锣村地处偏远、山深林密,山村里的气温会比城里还要低几度,穿少了担心冷感冒,我于是又回家换了厚呢的外套才出发。

  其实,我可以不用和同事们去的,因为我的帮扶联系户都还在原来的单位,并且是去年就已经脱贫了的,今年是巩固期,工作都已经做得差不多了。我之所以坚持要去,一则是职责所在,二则是藏了点私心。因为我之前通过靖州新闻网和县摄影家协会的摄影家们晒出的照片,知道铜锣是一个美丽的山清水秀的苗寨,古老的苗寨里不仅苗族文化底蕴深厚、风情浓郁,而且人杰地灵、景观幽美,尤其有多处美丽壮观的瀑布流泉,十分地风景怡人,我想趁机去看看传说的铜锣瀑布,以亲芳泽,以饱眼福,以慰相思。

  我已经记不清楚有多少年没有走过响星公路大堡子段了,但我知道那条路不仅可以到达大堡子镇,还通往贵州省的锦屏县、天柱县,是一条省际公路、交通要道,铜锣村就在湖南与贵州交界之地,一村跨三县。二十五年前,我刚参加工作时,在大堡子镇的黄潭村驻过一年村,搞社会主义教育工作,那里的人事给我留下了终身难忘的美好回忆。我还曾经去赶过岩湾歌场,亲身体验过苗乡侗寨的男女同胞们对歌的情景,切身感受到了一种新鲜别样的生命激情、生活美好。因此,这次我还存了一点私心,想顺道去看看思念已久的黄潭村,那些美丽的村庄、人家可还安好。

  一年的光阴是足够在生命里打下烙印的,时隔多年重走响星路坳上镇至大堡子镇这一段,沿路的山坡森林沟谷流泉和村庄人家还是有熟悉的感觉。虽然同事们出发前告诉我,路况很不好,但是道路破烂不堪的程度还是远远超出我的想象,尤其是车过大堡子镇向岩湾、铜锣出发的道路,从前的水泥路面基本已经消失无影,道路凹凸不平,全是砂石、卵石,驱车感觉就像行进在干涸的河床里,沿河两岸倒是草木葳蕤,大片大片浅紫光亮的芦苇花从车窗旁一一闪过,秋韵淡然,但我已无心欣赏。

  一路颠簸得我晕头转向,车是否过了黄潭、几时过的黄潭,我已全然不知。同事们告诉我,单位的帮扶联系村原本是在相对较近、路况较好的寨牙乡的,去年初,几家联系大堡子镇贫困村的单位都设法调出来了,只有我们反倒调往大堡子,接受了这个最远的铜锣村,看来我们单位的干部还是很勇于担当的。

  铜锣村距离县城53公里,我们早上八点半出发,车到铜锣村牛场三组已是将近中午。干练的铜锣村支书粟永梅和舒老支书在路旁迎候我们到老村部领取扶贫手册,等到走访任务分配完,就该吃中饭了。我们事先通知了村里给我们准备中餐,吃完付费结账,大家分头开始走访工作。

  铜锣村现有村民386户,1527口人,是一个古老的苗族行政村,村民全部是苗族,村里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91户,369口人,已经脱贫60户,今年计划脱贫19户。今天我们要完成这19户的走访工作,完善贫困户资料手册。事实上,村里的产业除了山核桃,只有少量的百合、杨梅种植面积,村子里80%的人口都在外打工,寨子里多是老人留守。

  

 

  深秋时节的铜锣村,稻谷已经收进了仓,大地空旷而安详。寨子里安静少人,团寨路边开着小卖部的人家廊前聚着三五位老大娘,正在剥一种我之前没有见过的笋壳浅绿掺着淡红、个头纤细实心的小竹笋,我问了两遍也没听清楚叫什么名字,同事娟掏出手机鼓捣了一下,告诉我说叫“石竹笋”。

  我跟着走进娟的帮扶联系户老吴家里,他们老两口和一位老大娘正在吃中饭,吃的是油茶煮粑粑。我以为老大娘是老吴的母亲,老吴的婆娘说,只是邻居。苗家人孝老敬亲的传统是耳闻目睹了。老大娘年纪八十四岁了,耳聪目明,我亲见她吃了两大碗油茶、十几个糯米汤粑,看来这个地方山水养人,老人都长寿健旺。老吴家灶上烘了许多的干田鸡,这也是他的增收途径之一,据说干货市场价近三百元一斤。我担心地说,没了田鸡、害虫成灾怎么办?老吴婆娘笑说,我们这地方田鸡多得成灾。

  

 

  几位娘子军率先完成了走访任务,陪我一起去寻游铜锣瀑布。这样的深秋时节,久违了酣畅淋漓的雨季,缺少倾盆大雨的浇灌,铜锣村穿寨而过的溪河里的水流一部分已经慢慢渗透进大地的肌体,蒸腾到了天地宇宙之间,看在眼里是人比黄花瘦了。但毕竟是风韵犹存,那穿寨而过的乌泊溪淙淙流淌,在溪涧青石滩上翻滚着雪白的浪花,在我眼里依旧有着“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诗意写照。一丛丛高大葳蕤的芭蕉树伸展着宽长的叶子,轻轻摇曳在溪岸边,鲜活在眼里的是一幅幅的田园风光画。

  一只腰细腿长眼睛凸的绿螳螂,独自行走在乡间的小路上。世界那么大,都想去看看。我给它拍张照,倒是很配合,似乎有意停下脚步歇了一会。但我又等不及它悠闲的步伐,撇下它走了,毕竟我走不进它的世界。溪岸边各种不知名的植物依旧争奇斗绿,娟又掏出手机耐心给一株植物拍照,过了一会就告诉我叫什么名字。我惊讶于娟的本事,她说是手机里专门下载了一款查询植物种类名称的APP。我真心佩服她有这样的闲情逸致,关心花花草草的事。她说,我可是个老基层,在乡镇工作了十六个年头,要想呆得住,当然只有自个想办法找些乐趣。难怪熟悉的人都说娟年纪轻个子小,却跟老百姓打得火热,到哪都受人欢迎,是个乐天派。

  娟比我观察仔细,她告诉我这个寨子民风真的很淳朴,我问何以见得?她提醒我看寨中路旁一户人家屋檐下摆了一板豆腐、屋板壁上挂着几叠食品袋,旁边还钉着一个投币箱,买豆腐的人自己取塑料袋装,自觉将钱投进木箱里。早就听说铜锣苗寨古风古俗、民风淳朴,村人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看来所言不虚。

  问过寨子里的老人,得知铜锣瀑布就在寨子边的路坎下,沿着一条窄窄的石阶曲折往下,垂直高度约一百米深的地方。

  

 

  我们小心地沿着石阶往下走,中间有一处小平台可供观景歇脚,再往下由于雨季山体塌方的缘故,铁护栏被冲毁了一段,下面是幽深的悬崖,令人胆战心惊,距离峡谷还不到一半,只有鼓足勇气走过缺口去再扶着铁栏往下攀,最后一段石阶几乎是垂直的,若不是碍于面子,心里想打退堂鼓了。风光在险处,大约就是我们此刻的真切感受了。

  下到最低处的峡谷里,仰望这秋天的铜锣瀑布,细若游丝,若有若无,纤瘦柔美,我的脑子里不自觉地冒出了一串的词句:梅花三弄,一咏三叹,阳关三叠……“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铜锣瀑布跌出三层悬崖三处水潭,绿油油的青荇生长在崖壁上,雨季里雄浑的瀑布冲刷浸润得崖石黑黝黝的水渍依然清晰有痕。水落石出,峡谷河床里满是奇形怪状的石头,点缀着一丛丛的水草,坐在石头上,头顶是遥远的天空,太阳从云层里发散出淡淡的光芒,周围则是茂盛的原始次生林,风过无痕,万籁俱寂。雨季走了,铜锣瀑布也出走未归,这次未能邂逅。我倒是很喜欢这样曲终人散的时候,没有喧嚣和热闹的人群。只有我一个人独处这宁静世界,任意放飞我自由的思绪,想象那水量丰沛的汛期,溪流奔涌,声如雷鸣,飞珠溅玉,气势磅礴,如雪缎铺陈山崖,如银河倾泻九天的铜锣瀑布,竟也如在眼前般震撼到灵魂为之颤栗。

  峡谷观瀑归来,寨子里的驻村干部告诉我们,铜锣村还有多处人文景观,比如福兴庵、铜锣阁等,我不得不叹息铜锣苗寨的同胞们守着美好的景观资源却任其处于沉睡状态,实在是身在宝山不识宝。当然,通往外界的交通状况太差应该是瓶颈之一,但最重要的是铜锣村应该有发展旅游产业的信心和决心。我了解到响星公路已列入市级重点民生实事项目,今明两年将整修完成。栽下梧桐树,自有凤凰来。铜锣村如果能够立足湘黔两省三县交界地的优越地理位置,以全域旅游的理念发展乡村文化休闲旅游,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将铜锣村一个个景点稍加包装,将散落的珍珠串成项链,实现苗寨景点化,生产生活景观化,必能将风景和风情变成群众脱贫致富的金山银山。

  我们离开铜锣村的时候,灰蒙蒙的天幕居然拉开了,暖暖的秋阳照耀着宁静的铜锣村寨,岁月静好,流年似水。但愿有朝一日铜锣村的美丽足够战胜贫困,百姓的日子就像老吴家炫目的楹联所写,一帆风顺年年好,吉祥如意步步高。

来源:靖州新闻网

作者:姜雪峰

编辑:redcloud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