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写春联外,每到过年,家家户户还会在大门上张贴“福”“寿”“禄”等吉祥字以及门神,这是中国传统年味的另一道风景。
宋代吴自牧在《梦梁录》里记载:“士庶家不以大小,家俱洒扫门闾,去尘秽,净庭户,换门神,挂钟馗,钉桃符,贴春牌,祭祀祖宗。”其中,“贴春牌”就是指贴写在红纸上的“福”字。
在这之前,还有一则贴“福”字的传说流传甚广。相传,民间贴“福”字之风始于姜太公封神之际。各路神仙分封妥当,姜太公那丑陋、粗俗的老婆也来讨要神位。姜太公无奈,只好把她封为“穷神”,并规定凡是贴了“福”字的地方不能去。于是,老百姓家家贴“福”,以便驱赶穷神。
由此可见,春节贴“福”字,是中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福”字,指福气、福运、幸福,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愿。所以,每逢新春佳节,家家户户都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
如果仔细留意,你会发现,许多人家还往往把“福”字倒贴着。这又是什么回事、有何讲究呢?
从字面上来理解,“倒”音为“到”,谐意到来的意思,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但从传说来探究,却有着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人们之所以倒贴“福”字,是有典故的。
据说,明太祖朱元璋当年用“福”字作暗记准备杀人。善良的马皇后为消除这场灾祸,令全城老百姓必须在天明之前都在自家门上贴上一个“福”字。马皇后的旨意自然没人敢违抗,于是,家家门上都贴了“福”字。
然而,有户人家不识字,竟把“福”字贴倒了。朱元璋听了禀报大怒,立即命令御林军要把那家满门抄斩。马皇后一看大事不妙,急中生智对朱元璋说:“那家人知道您今日来访,故意把福字贴倒了,这不是福到的意思吗?”朱元璋一听有道理,便下令放人,一场大祸终于消除了。
从此,人们便将“福”字倒贴起来,一求吉利,二为纪念马皇后。这就是“倒贴福”的来历,这一习俗也就一直流传下来了。
从过去用红纸写“福”字,到现在电脑制作成花花绿绿的各色“福”字,无论是哪一种,无论简单还是精美,千百年来,“贴福”俨然成为一个传统风俗,更是一种美好祝愿,穿越时光隧道,越久远,越韵味。于是,每每新年来临之际,我总会忙着“倒贴福”!
与此同时,为了祈求一家福寿康宁,许多地方的人们还保留过年着贴“门神”的习惯,和贴“福”字一样,这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道年味。据说,大门上贴上了两位门神,一切妖魔鬼怪都会望而生畏。
门神,即司门守卫之神,是农历新年贴于门上的一种年画。作为民间信仰的守卫门户的神灵,人们将其神像贴于门上,用以驱邪避鬼、卫家宅、保平安、助功利、降吉祥等,是中国民间深受人们欢迎的守护神。
据史料记载,周代的时候就已经出现了“祀门”的活动,而且是极为重要的一项典礼。过春节在家门贴上门神的习俗已经流传了数千年。
被尊称为门神影响最深远的源于唐代两个英雄人物,时至今日,人们流行粘贴的门神就是秦叔宝和尉迟恭二位大将。在贴的时候,左边贴的一定是手里拿着金锏的秦叔宝,右边贴的则是手里拿着金鞭的尉迟敬德。
所以,在我们老家的苗族歌鼟里一直还有这样的唱词——左门张挂秦叔宝,右边就是尉迟恭。长期以来,苗乡侗寨每家每户一到过年了,人们买年画时都不忘买两张秦叔宝和尉迟恭的画像,年前将旧门神撕下,换上新的门神,一左一右把守着大门,保护着平安。
把秦叔宝和尉迟恭当作门神,出自《隋唐演义》里的故事:“唐太宗李世民成就帝业其间杀人无数。继位后,身体极差,夜间梦寐不宁,多做恶梦。李世民惧之,受不住折磨,召众将群臣商议,让元帅秦琼与大将军尉迟恭二人每夜披甲持械守卫于宫门两旁,果然无事。然久而久之,太宗念秦琼、尉迟恭二将日夜辛劳,便让宫中画匠绘制二将之戎装像,怒目发威,手持鞭锏,悬挂于宫门两旁,此后邪崇全消。”此事传播开来后,秦叔宝和尉迟恭就成为门神的化身了。
门神过去主要是辟邪的寓意,现在更多的是装饰的作用。随着现代文明的发展,如今在城市里已经很少能看到这些习俗了。其实,门神体现的不仅仅是一种习俗,更是一种传统文化。以前所做的门神都是木版画印制出来的,这本身就是一门艺术,需要高超的技术。门神,神乎其神,记录着一段历史,传承着一种信仰,务必发扬光大!
贴“福”字、贴“门神”,这样的习俗,让传统艺术得以淋漓尽致地展现,代代相承、生生不息;这样的文化,让传统佳节得以丰富多彩地呈现,年年如斯、多多益善。
来源:靖州新闻网
作者:吴展团
编辑:redcloud
本文链接:http://wap.jingzhouxw.com/content/2018/02/09/74292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