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永不消逝的年味
2018-03-07 15:49:54 字号: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其精华如潺潺流水浸润着我们的心灵,影响到我们精神与物质生活的方方面面。各种传统佳节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以其丰富多样的节日表情与异彩纷呈的节俗活动,历经长久的流传与演绎,不断彰显着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而这其中,过年是各类节日文化的最强符号,也是我国社会生活的最高音符。

  杀年猪、打糍粑、磨豆腐、贴春联、穿新衣、放鞭炮、团年饭、守年岁、压岁钱、开财门、拜新年、舞龙灯、吃元宵……从旧年腊月二十三到新春正月十五,记忆中的过年——是张灯结彩、喜气洋洋的;是锣鼓喧嚣、震天炮响的;是置办年货、供奉祖先的;是走街串巷、问好互贺的……热热闹闹、开开心心,其乐融融、幸福满满。所有这些,都成为最美的年味!

  而如今,每到过年,人们总在感慨,年俗越来越少、年味渐行渐远,只能在孩童时代的遥远记忆里去找寻和回味了。大家也普遍感觉到,年味淡了、兴趣没了。

  诚然,这是一个严峻形势,如果我们这一代人再不回忆、再不传承,风俗习俗可能就要丢了,年俗年味真的快要忘了。于是,今年春节期间,我加班加点、搜肠刮肚,把我所经历的记忆中的传统习俗和我们身边正在盛行的新的年俗,认真加以收集整理,写下了系列“年味”文章,力尽所能地做到客观全面、原汁原味,让大家重温那些被遗忘的时光,共品那些记忆中的年俗,分享那些新时代的年味!

  虽然年俗少了、习俗变了,年味也好像淡了,但是它从未消失,不同的只是发展变化,不变的却是团圆情感。因为年文化是一种丰富多彩的习俗活动,年味是一道五味俱全的特色盛宴,包含了对收获的喜庆,展现了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万物复苏、辞旧迎新的气象。年的味道就在穿新衣、享美食中,就在洒扫庭除、张贴春联中,就在亲朋团聚、交杯换盏中,就在三阳开泰、万象更新、普天同庆时刻营造出的热闹、欢乐、祥和氛围中……所以,年味虽然在变,却依然如故。

  年味永远不会消逝,一直在我们的血液里流淌着,已根深蒂固地植入到我们的灵魂深处。尽管它不时在变化着,可对团聚、幸福的期盼一直未曾改变,对亲情、友情的渴盼也从来没有动摇。基于此,在探寻年味时,我穿越千古、追根溯源,尽量写这些最古老、最悠久、最具特色和最有情感的传统文化,讲述一代代炎黄子孙的幸福、感怀和企盼,让故事生动流畅,使剧情跌宕起伏,那些尘封已久的文化记忆顿时鲜活起来。

  年味永远不会消逝,随着时代的前进,被不断赋予了新内容。有人对刚形成的新年俗持否定、不认同,试问:难道收看春晚有错吗?短信祝福有过吗?游园活动不好吗?旅游过年不行吗?少放或不放烟花爆竹不对吗?……它们是新形势下过年的新事物,更环保、更低碳,也更多彩、更开心。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我倒觉得,在物质得以极大丰盛的今天,年味更加接近了与时俱进的本质:在爱与被爱、感恩与感动的同时,充分体现了科技进步、文化多样、顺应潮流的时代特色。因此,我的“年味”系列文章不仅有“老古套”,也有“新玩意”,这些年味同样重要。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既然从古至今的人都变了,那么我们又怎能要求年味一成不变呢?因此,我们要在对原有习俗继承的基础上,加入当下的年俗元素,使年味变得更加多样化、人性化、时代化。只有在兼容并包中推陈出新,才能寻求生机勃勃的平衡,从而达到“万变不离其宗”的本意,年味才不会销声匿迹、无影无踪。

  年味永远不会消逝,我把它记录下来了,希望可以传承下去。这段时间,我每天及时在自己的个人微信公众号“飞山论见”里更新我的“年味”,写了30多篇文章,共57000多字。这些文字记载的全是一种叫年俗的风俗、一种叫年味的味道,既有过往的幸福,也有时下的开心,既有乡村的生活,也有城市的故事,既有纪实,也有评论,得到了不少网友的好评和追捧,而且多篇“年味”还被人民网、红网、腾讯等知名媒体推荐了。

  我们年复一年重复着过年这种熟悉的味道。今天,随着春节悄然远去,只有期待又一年过年了,所以我的“年味”文章也进入了“大结局”收官。因个人综合能力和生活阅历有限,加上赶时间进度,我基本上一天写一篇,故而文章质量难免参差不齐,存在诸多不足和问题,甚至还有一些错误。好在,年味并不是完美无缺的,而有千滋百味,缺憾也是其中一味。于是,我在自我安慰中逐渐释然了。

  传承中华传统习俗,传播时代先进文化,我们责任在肩、义无反顾。我还有一个心愿,在有朝一日把我的“年味”系列文章再进一步认真修改和完善,整理出版一本书,以便让更多的人了解、学习、喜爱,并传承我们的年俗年味,使其源源不绝、生生不息,永不消逝。

来源:靖州新闻网

作者:吴展团

编辑:redcloud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