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跳月:开放自由浪漫的年代
2019-02-15 12:03:37 字号:

  昨天是2月14日情人节,今天则作为一个甜蜜的延续,来说说我们苗族关于爱情的“跳月”之礼。

跳月 图片来源:百度百科

  “跳月”是苗族从古以来的恋爱和婚配方式、特别是母系社会时期更为盛行。每年初春或暮春时,月明之夜,尤其是中秋之夜,未婚的青年男女,聚集野外,尽情歌舞,这被叫做“跳月”。通过跳月,互相钟情者即可结为夫妻。苗族是蚩尤([chī yóu],中华三袓之一、九黎苗族部落祖先,前2730-前2689年)的后代,早在蚩尤和炎黄二帝争战的时代,就已经有了苗族青年男女“跳月”求偶、自由婚配的方式,此举“为人类安享天伦之乐,健康繁衍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那么“跳月”之礼到底如何进行呢?清代陆次云《洞溪纤志》生动记载了苗族“跳月”的场景:“其父母各率子女,择佳地而相为跳月之会”,男子并排吹笙,女子并排唱歌,慢慢地,“手则翔矣,足则扬矣。睐([lài],向旁边看)转肢回,首旋神荡矣”,最终“相舍仍相盼者,目许心成,笼来笙往,忽焉挽结。”

  下面摘录《洞溪纤志》中关于“跳月”的完整描述,以飨读者。此描写可谓一气呵成、用词精妙、言简意赅、意境顿生,苗族青年男女那种自由的、开放的、浪漫的恋爱场景跃然纸上:

  苗人之婚礼曰跳月,跳月者。及春月而跳舞求偶也。其父母各率子女择佳地而相为跳月之会。

  父母群处于平原之上,子与子左,女与女右,分别于原隰([yuán xí],广平与低湿之地)之下。

  原之上,相之燕乐,烧生兽而啖([dàn],咬着吃硬的或囫囵吞整的食物)焉,操匕不以箸也,漉咂酒而欢焉,吸管不以杯也。

  原之下,男则椎髻([jì])当前,缠以苗帨([shuì],佩巾),袄不迨([dài],及)腰,裈([kūn],裤)不蔽膝,裤袄之际锦带束焉。植鸡羽于鬓巅,飘飘然,当风而颤。执芦笙六管,长有二尺,盖有六律五同者焉。

  女亦植鸡羽于髻如男,尺簪([zān])寸环,衫襟袖领悉锦为缘,执绣笼。绣笼者,编竹为之,饰以缯([zēng],丝织品总称),即彩球是也。而妍与媸([chī],丑,与“妍”对)杂然于其中矣。

  女并(并排)执笼未歌也,原上者语之歌,而无不歌。男并执笙,未吹也,原上者语以吹,而无不吹。其歌哀艳,每尽一韵,三叠曼音以缭绕之,而笙节参差,与为缥缈而相赴。吹且歌。手则翔矣,足则扬矣。睐([lài],向旁边看)转肢回,首旋神荡矣。初则欲还离,少且酣,飞畅舞,交驰迅逐矣。

  是时也,有男近女而女去者,有女近男而男去者;有数女争近一男,而男不知所择者;有数男竟近一女,而女不知所避者;有相近复相舍,相舍仍相盼者。目许心成,笼来笙往,忽焉挽结。于是妍者负(背)妍者,媸者负媸者,媸与媸不为人负,不得已而后自相负者。媸复见媸,终无所负,涕洟([yí],鼻涕)以归,羞愧于得负者。彼负而去者,渡涧越溪,选幽而合。相携以还于跳月之所,各随父母以返。而后议聘,聘以牛,牛必双;以羊,羊必偶。苗之俗如此。

  当然,比文字记载重要的是自由与开放之精神内涵。“原隰([xí])”上的父母们完全认同这样的做法,而且还非常支持,仔细想来几乎与现代完全一致,且有过之而无不及。如再与西方探讨婚恋方式,不知道又比之早几千年去了。至今位于湖南靖州县老里村还有跳月对歌的场所,不过苗人起了个别致的名字“茶棚”,门前立碑“锹里兴万代,歌声传千古”,其意不言自明。

湖南靖州“云端上的苗寨”之“老里苗寨茶棚”

来源:

作者:宋志民

编辑:redcloud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