茯苓,一曲中药世界的传奇
文/余显斌
1
在中药世界里,每一味药物都是有灵性的,有灵气的,它们有感情,知冷暖,懂得世道人心。否则,柴胡、枸杞、白芷、苍术等药物,文火慢熬,成为汤剂,病人服下,它们就知道病人哪儿不舒服,哪儿需要它们,于是就沿着筋脉血液,一路到达目的地,或保肝胆,或补肾亏,或治头痛,或祛风湿,没有一味药物走错地方,没有一味药物胡跑乱蹿,如果不是有灵性,还能做何解释?
中医是传奇,是故事。
中药世界更是一部传奇历史,一片传奇的江湖。
在这片江湖里,鹿茸是传奇,二丑是传奇,龙骨是传奇,还有一样药物也写就一部传奇。这种药物,就是茯苓。
2
茯苓,也叫茯菟,是一个很有诗意的名字,读在嘴里,有一种平仄感,一种韵味,就如在读着一首唐人的绝句。中药世界里,每一种草木,每一种中药的名字,都是如此,都仿佛是从唐诗宋词里走出的书生,带着一身的书卷气,一身的翰墨气息,给人一种温文尔雅的感觉。在中国文化里,一切都讲究诗意,就是药物的名字也是如此。
当归,多好听,治病,还能治疗人的乡愁。
乌头,让人想起陌上风韵少年,黑发顶冠,踏青来往,情意绵绵。
木笔,让人联想到书房桌前,一个人拿笔蘸墨,在宣纸上挥毫泼墨的情景。
至于茯苓,让人想起唐朝的诗歌,想起“二十年中饵茯苓,致书半是老君经”的句子,想象中,诗人的书房在山里,松色入窗,碧色苍苍,诗人一边读着道家经书,一边喝着茯苓茶,那种生活,简直是陶渊明的归园田居,简直是孟浩然的《过故人庄》里的生活。
茯苓是诗歌里的内容,更是一种治病的中药:两者兼顾。
古代的人,很早就认识到了茯苓的治病健身作用,在竖行文字里记载道,“茯苓久服之,颜色悦泽,能灭瘢痕”,也就是说,长时间服用茯苓,男子会唇红齿白,目若清水,行走江湖,踏遍千山,如履平地。至于女孩,脸色如桃李,水嫩如荷瓣,回眸一笑,江山失色。这些,也仅仅是说了茯苓的一点养颜功能。其实,茯苓在中药江湖中的作用,是远不止这些的。
在中药江湖,茯苓是一代奇侠,仗剑高歌,快意恩仇,杀向病魔,书写了一份独属于自己的典故。
3
面对中药世界,有时,我有些茫然不解,中国的古人,究竟凭借着怎样的责任心,怎样的使命感,竟然在高天厚土之下,在森森万木之中,发现了一种种草木,甚至石头,甚至兽骨,甚至菌类的作用,从而,让它们走入药铺,走进一格格橱柜里,从此,带着一味味药香,带着一种种魔幻般的作用,为世人疗伤治病,为一个民族的健康发展书写着一部历史。
古代有扁鹊,有华佗,有麻服散,有其它药物。
今天,屠呦呦发明了青蒿素,张伯礼更是用中药抗击新冠,更让中药独领风骚。
古书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有人说,这是夸张的。我认为,这不是夸张,是真实的,如果没有这样带着一种甘愿赴死的精神去尝百草,如何能有一部煌煌五千年的中药世界的故事?如果没有这样大量地品尝,如何能有这林林总总的药物,出现在《本草纲目》里,出现在今日的处方中?
中药,耗尽了一代代医者的心血。
医者,仁心仁术,此言不差。
中药,也有着一种仁心仁术,茯苓就是其中的代表。
当人们在古松下发现了这种菌类,当远古的医者,背着药篓,在松树下采回这些菌类,拿回家,慢慢炮制的时候,一味药物从此注定将横空出世,将为这个世界疗病祛疾,将为人们解除痛苦。
这是一种了不起的发现,也是一种艰难的付出。
他们将茯苓挖回家,在清清溪流间洗净泥土,放在屋角不通风处,下铺松毛稻草,然后将茯苓与稻草逐层铺迭,最后上盖麻袋,使其“发汗”,析出水分。随后将水珠擦去,摊放阴凉处,待表面干燥再“发汗”。其间不是一次,是三、四次,以至于茯苓表面皱缩,变为褐色,再阴干,即为茯苓个。将茯苓内部白色部分切成薄片,即为白茯苓;削下的黑色外皮为茯苓皮;茯苓皮层下赤色部分为赤茯苓;带有松根的白色部分,切成正方形薄片,即为茯神。
他们在以心血制药,在慢时光里精心而为。
这是一种医德,也是一种匠心。
4
古代医生大多是读书人,一边读书,一边行医。茯苓大概融入了这些读书人太多心血吧,因此,也就有了读书人的气性,读书人的品格,“味甘、淡,性平”,有着一种儒雅,一种平心静气的特性,无论什么时候,都淡定着,都平静着。
它就这样,带着一种淡淡的书卷气,走进病人的家里,一副汤头,治病救人,患者痊愈,它长袖一拂,走向远处,回归中药江湖。
头脑眩晕者,一杯茯苓汤,从此耳聪目明,神清气朗。
厌食无力者,一副汤头,带着茯苓药味服下,从此,吃嘛嘛消,身康体健,脚步昂扬,有一种立马高山、长啸四海的气势。
心神不定之人,一副药物,从此神定气闲,谈笑自若,有着一种“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镇定自若。至于曹操,当年过于多疑,如果时时服用茯苓糕,估计会好一些的,可惜了,华佗不知咋的没给他开上这么一副药物?
至于茯苓利尿,更不在话下。李时珍在自己的医典《本草纲目》里,就明明白白道:“茯苓气味淡而渗,其性上行,生津液,开腠理,滋水源而下降,利小便。”
西药如双刃剑,能治病,也有副作用,不利于身体,如果它们也是江湖人物,只能算黄药师一类的人物,亦正亦邪,时正时邪。中药大多是草木,是菌类,汲取着雨露和日月精华,大多有益于身体,很少有负面作用,因此只有正,很少有邪,如江湖大侠郭靖一般。
这,也使得很多中药都可用于养生,茯苓更是如此。
茯苓养生,可为饭,为粥,为膏,为茶。
茯苓为饭,当入水泡软,和香菇一起捣成浆,和白亮的米粒一起,入锅蒸煮成饭。饭熟,揭开锅盖,雪白莹润,一缕清香入鼻,吃上一口,舌尖上也带着一种素面朝天的香味,绝少杂味。这样的食物好吃,还健身。常吃此食,人心神清静,行如风,坐如钟,站如松。
茯苓和薏米磨粉煮粥,一片白色,犹如白玉,养眼;入嘴,一股清甜,养舌;吃后养身,能清热,能理脾。
至于茯苓研粉,和蜂糖搅拌放入铁板上,文火微熬,成为膏状,琥珀色,透明的,吃着很甜,口感很好,可以健脾渗湿、减肥防癌。
茯苓茶是将茯苓、枸杞、红茶放一块儿,入杯一泡,一片红润茶汤,有葡萄美酒夜光杯的意韵,喝着可健脾益肾,可利尿通淋。
这茶,可在办公室饮用,可在芭蕉细雨的窗下饮用。
茯苓,就这样在人们的生活中时时隐现着,带着一缕中药的芳香,也带着一种翰墨的气韵,为一个民族健身,也让一个民族时时回望着中药世界的来路,回望着文化的来路。就这方面而言,茯苓还在恢复着一个民族的记忆。
来源:靖州新闻网
作者:余显斌
编辑:周悦伊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
本文链接:http://wap.jingzhouxw.com/content/2021/01/27/89548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