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追寻怀化红色印记|麻阳:幸福生活“闯”出来
2021-03-21 17:54:20 字号:

暖风唤醒了春绿,也忙碌了勤劳的人。

3月3日上午,麻阳县城友谊路59号的大院就打开了大门,眼前这座修建于1986年的现代殿堂式白色仿古建筑,在高大的香樟树衬映下,更显肃穆庄严。回顾峥嵘岁月,传承红色精神。滕代远纪念馆是一个联系过去与现在的纽带,教给来到这里寻找红色故事的人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奋勇向前。它是春天里的故事,带给如今的苗乡儿女“闯”向更幸福的未来的希望。

“要自己闯路子”的滕代远

“不要靠老子,要自己闯路子。这是老爷子人生与革命历程的真实写照。”穿着红色志愿者服装的志愿讲解员李茂华一早就赶到了纪念馆,每天要为上百人次提供讲解服务。

经过2018年30周年县庆时的修缮升级,馆内的展览陈设增添了现代化的气息,在讲解员生动的讲解和高科技影像投屏的介绍中,我们仿佛又回到了那个艰苦卓绝而又激情澎湃的年代。

1904年,滕代远在麻阳岩门镇玳瑁村出生,从初级小学毕业后,1919年,他考取了离家40多公里外的古县城锦和镇县立第一高等小学,需要步行7小时去求学。两年后,滕代远高小毕业,去到了更远的湘西保靖县国语讲习所学习。1923年秋,19岁的滕代远考入常德湖南省立第二师范学校,与进步同学组织麻阳新民社,创办《锦江潮》。1924年10月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次年10月转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后历任共青团平江县委书记、湖南省农民协会委员长、中共湘东特委书记兼醴陵县委书记、湘鄂赣边特委书记等职,从事青年运动、农民运动和兵运工作。

平江起义,带兵会师,保卫井冈山,作战“反围剿”, 入闽东征,转战延安,解放战争,建设新中国……这一路走来,滕代远同志的步伐坚定而勇敢。他是中国共产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始人之一,是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忠诚战士,是人民铁道事业的奠基人,为新中国铁道的恢复和建设呕心沥血,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共产主义事业,贡献了自己的毕生精力!

“正是独自外出求学、艰苦战斗的人生经历,老爷子独立自主、敢闯敢拼,他把这种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精神传递给了后代。”李茂华又说起了滕代远与儿子的故事。滕代远老家的长子久翔曾央求父亲给自己在北京找个工作,滕代远一口回绝,并说:“按父子情分,应该在北京为你找个事做,但共产党的干部,只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绝没有以职权谋私利的权力。”同时要求久翔:“不要靠老子,要自己闯路子。”

脱贫摘帽的玳瑁坡

“滕代远的故事在老家玳瑁坡村广为流传,他自强不息的精神也影响着整个村子的发展。”李茂华告诉记者,近年来,在村民们的共同努力下,玳瑁坡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由麻阳县城向西行14公里,跨过“代远”大桥,沿路是绿水青山,春花盛开。驶过迂回清幽的水泥村道,就到达了玳瑁坡村滕代远故居山下。一下车,记者首先看到的是村里的“脱贫攻坚成果展示”宣传栏,上面展示了村民们自主发展谋脱贫的典型,如发展白鹅养殖产业的胡高华、发展红心猕猴桃产业的滕树奎、发展蜜蜂养殖产业的邢修林等等。“柑橘种植是我们村的主打产业,这几年县里鼓励品改,大家都积极响应。”玳瑁坡村村支书邢香金告诉记者,村民们积极主动参加柑橘品改、冰糖橙种植管护培训,一年时间内便完成了73余公顷果树的品改。

柑橘品改有两至三年的培育期,其间果园收入比品改前还要低,如何养家糊口呢?村民们深知“等”是不行的,在管理好果园的同时,大家还在村集体企业扶贫车间、村集体药材白芨种植产业园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农忙时在果园里忙着,不忙的时候就到扶贫车间做工。”柑橘品改后,村民滕树光的生活大变样,2019年家庭总收入超过5万元,不仅脱了贫,腰包也渐渐鼓了起来。更值得高兴的是,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白芨管理得当、长势旺盛,今年有望丰收了!

“一定帮大家把柑橘卖出去!”2017年,从玳瑁坡村走出去的90后脱贫户滕华回乡创业,用自己多年跑市场的经验为玳瑁坡的柑橘销售出谋划策。去年底以来滕华帮助玳瑁坡村成功销售柑橘近50万公斤。

“滕华就是我们村返乡创业的年轻人代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愿意回家了。”铁建重工驻村扶贫队长吴定州介绍说,想要脱贫的信念越强,发展的动力就越足,2017年,滕华一家脱了贫,2018年,玳瑁坡村也实现了脱贫出列,如今村里183户693人贫困人口也实现全部脱贫。

砥砺奋进的新麻阳

2月25日上午,北京传来好消息: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麻阳县委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荣誉。苗乡麻阳经过艰苦奋斗,脱贫攻坚成就斐然。

敢拼敢闯,不落人后,“代远精神”在苗乡大地上绽放出朵朵小康之花。

立下愚公志,啃下硬骨头。2014年以来,麻阳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精准是要义”的嘱托,始终在“精准”二字上狠下功夫,牢牢扭住脱贫攻坚“牛鼻子”,按照“产业上山,农户下山”的思路,趟出了“四跟四走”“小额信贷”“党建引领”等可持续脱贫的新路子,多次被评为省、市级“脱贫攻坚先进县”。

凭着这股韧劲与闯劲,2014年至今,麻阳苗族自治县贫困户18970户69842人全部脱贫,91个贫困村全部出列。2019年,实现高质量脱贫摘帽。2020年8月顺利通过国家脱贫攻坚普查。

“我们要从党的光辉历史中汲取砥砺奋进的精神力量,奋力开启全面建设现代化新征程。”3月9日,麻阳县委书记李卫林在全县党史学习教育动员会上掷地有声。麻阳将以“四个不摘”为重心,持续开展“四支队伍集村部、干群同心攻脱贫”行动,巩固提升“四跟四走”产业扶贫机制,持续做好脱贫人口稳岗就业、易地搬迁后续帮扶等工作,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以“三高四新”为指引,将区位优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打造健康长寿产业高地;大力实施“品种品质品牌”精品战略,把标准化生产放在重中之重,努力建设中国冰糖橙示范县;以“一带一区”(沿张吉怀-包茂通道经济发展带和麻新湘黔湘渝经济合作示范区)为目标,切实把新型城镇化作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奋力拔穷根,山乡正巨变。麻阳苗乡儿女正以崭新的姿态和顽强拼搏的精神,绘就消除绝对贫困,改善民生,实现美好生活的奋进画卷。

记者手记:

在麻阳蹲点采访的那几天,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玳瑁坡村满家辽易地扶贫安置点滕树军家大门的一副对联。

上联:坚定信念跟党走;

下联:脱贫致富奔小康;

横批:走进新时代。

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信仰信念信心就是从党的辉煌历史中汲取砥砺奋进的精神力量,是夺取中国革命和建设胜利的精神支柱,是推进改革开放伟大实践的精神指引,是领航新时代伟大征程的精神风帆。新时代,摆在我们面前的使命更光荣,任务更艰巨,挑战更严峻,只有坚定信心,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状态,永远保持过去革命战争时期的那么一股劲、那么一股革命热情、那么一种拼命精神,撸起袖子加油干,一棒接着一棒跑,才能拥有坚持坚守的从容、鼓起奋发进取的勇气、焕发创新创造的活力。

(记者 滕典典 通讯员 滕珊珊)

来源: 怀化新闻网

编辑:王鹃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