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靖州:唱支山歌给党听 非遗文化进校园
2022-10-31 10:07:21 字号:

靖州融媒10月28日讯(记者 王璨 陈俊名 通讯员 曹扬 罗璇)“北京喜讯传侗寨啰呀,党的二十大已召开啰呀,我们走进了新时代啰呀,幸福美好滚滚来啰呀。”近日,在靖州县鹤山小学的非遗课堂上,孩子们用苗族歌鼟唱出心中的歌。自“双减”政策全面推进落实以来,靖州县各中小学校将课后服务课程设置与本地少数民族非遗文化结合起来,并邀请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非遗传承人走进校园,让学生近距离接触和感受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让非遗文化在保护和传承中绽放异彩。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龙景平正在教学生唱苗族歌鼟。(王璨 摄)

“热烈庆祝二十大,圆满召开喜洋洋。来吧来吧都来吧,秀把酒杯端起来,人人只讲苗爱客,爱客就把酒来尝是酒来尝,吃酒就把歌来唱,歌唱祖国大繁荣。”在靖州县鹤山小学,40余名学生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龙景平的指导下,唱着苗族歌鼟,天籁般的童声,声声入耳,为学生打开了探索非遗文化之美的大门。

学生李牧航说:“在电视上看到了苗族歌鼟,一听就非常喜欢,后来学校成立了这个社团,我便加入了进去,一定要把苗族歌鼟传承下去,让更多人知道苗族歌鼟,争取把它发扬光大。”

苗族歌鼟是靖州县苗族同胞在优美清新的自然环境中,模拟大自然的和声及在生产劳动中发现的音律,迄今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原生态民歌的活化石,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我们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作为苗族歌鼟的传承人,我很开心把这个技艺传授给大家,让孩子们在认识非遗、学习非遗中体验传统文化带来的乐趣,加深对本土文化的了解和热爱,也可以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龙景平说道。

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唐燕正在教学生雕制南瓜蜜饯。(王璨 摄)

雕花蜜饯作为该县第二块“国字号”招牌,它的制作技艺同样也被鹤山小学纳入了课后服务的“菜单”。

在雕花蜜饯制作技艺课上,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唐燕正在给学生讲解雕花蜜饯的雕刻要领,并现场示范,寥寥几刀,就雕刻出了栩栩如生的图案,学生们发出阵阵惊叹声。有了老师的带领,大家放飞想象,用灵巧的双手将普通的南瓜玩出了“大名堂”。

雕花蜜饯作品。(王璨 摄)

“ 雕花蜜饯特别有趣,我今天雕的这个主题是‘中国梦’,祝我们伟大的祖国越来越繁荣昌盛。”看着自己刚学会雕出来的作品,学生吴林丹满意地说道。

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唐燕说:“我们以给学生上课的方式,让同学们对非遗文化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接触的机会,并慢慢地喜欢它,愿意去传承它。”

雕花蜜饯作品。(王璨 摄)

今年来,鹤山小学在课后服务中增设了雕花蜜饯、侗族琵琶、苗族歌鼟等非遗文化特色课程,不仅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激发了学生学习传统民族文化的兴趣,也进一步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从而更加自觉地参与到保护和传承非遗文化的行动中来。

“接下来,我校还会开设更多的非遗特色课堂,把更多非遗文化请进来,把更多民族元素、乡土文化整理成规范、科学的特色课程、校本课程,实现非遗文化的科学保护与有效传承。”靖州县鹤山小学校长肖定荣表示。

雕花蜜饯作品。(王璨 摄)

自“双减”政策实施以来,靖州县以弘扬传统文化为重点,将非遗文化引进校园,让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近距离感受传统文化,体验非遗文化魅力。日前,全县有22所学校开设了非遗特色课程,8名非遗传承人进入校园,通过开展课程学习、作品展示等,让学生在学习非遗技艺的同时,进一步深化“外塑于行、内化于心”的精神内涵。

来源:靖州融媒

作者:王璨 陈俊名 曹扬 罗璇

编辑:李帮旭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