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打造新时代农业产业化“靖州现象”】育良种 粮满仓 靖州擦亮“国家水稻制种大县”金字招牌
2023-05-01 15:23:43 字号:

靖州融媒4月30日讯(通讯员 梁华 赵峰 张军)“去年发展了82亩制种面积,生产稻种17135公斤,收入274160元。”近日,靖州县横江桥便民服务中心勇萍家庭农场主邓学勇总结了2022年杂交制种水稻带来的成效。

今年52岁的邓学勇是渠阳镇横江桥便民服务中心爱国村村民,从事杂交水稻制种10个年头,年发展制种面积在50-100亩,年年都在享受春播一粒粒种子,变成实实在在收入的幸福。

邓学勇是靖州256户从事杂交水稻制种生产大户之一,他们通过制种生产端上了“金饭碗”,同时为打造种业强县,夯实“中国饭碗”基石做出贡献。

据介绍,去年邓学勇农场培育的杂交水稻制种出来的品种为袁两优1000,又叫超优1000,是由“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精心选育的水稻品种,属于超级杂交稻系列,平均亩产高达1000公斤以上,该品种具有株高而不倒伏、穗大结实率高、米质软等优点。

多产种、产好种,树品牌、保供应。近年来,靖州凭借良好的水稻制种禀赋和条件,擦亮“国家水稻制种大县”金字招牌,把杂交水稻制种产业作为富民强县的支柱产业。立足“种植规模化、服务信息化、生产集约化、作业机械化、市场监管”等五个突出,全面培育种子生产新型经营主体,通过政策激励,引导和鼓励农户通过土地入股、租赁、托管等方式,将土地向种子企业、制种大户、村集体经济组织等经营主体流转,推动种子向制种大户和专业合作社进行集约化生产。同时,与隆平高科开展政企共建,打造数字农业公共信息服务管理平台,构建“动态采集—融合分析—平台整合”数据服务模式,实时提供农产品生长环境、产品溯源、气象虫情等数据,实现全产业链数字化管理、精准化指导、智能化生产、在线化服务,为全县农业产业信息化、数字化发展赋能。并推行全程机械化生产,降低农业生产劳动强度和管理难度,实现农业产业降本增效,切实解决当前农村劳动力缺乏难题。

据靖州县农业部门统计,2022年全县完成杂交水稻制种面积3.1万亩,其中早杂1.5万亩,平均亩产226公斤;迟熟两系1.6万亩,平均亩产达216公斤,总产量684.6万公斤,种子合格率98%以上,总产值1.36亿元。成功打造横江桥、爱国,十里、戈村,金星,三和村等4个现代农业示范片。

“今年,在杂交水稻制种产业发展上,全县将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人才支撑力度,持续发挥新型主体经营带动作用,实施现代科技赋能,规模化、机械化、标准化、集约化、品牌化的发展制种产业,打造国内一流水平的集“基地生产-基地园区加工-救灾备荒种子储备-物流配送”功能为一体化综合性生产基地模式,为国家粮食种子安全提供支撑,让更多群众在“稻穗飘香”中过上更加美好幸福的生活。”靖州县农业农村局粮油作物和种子管理股股长、高级农艺师张军说。

一审:许梦娟 二审:马君 三审:李小芳

来源:靖州融媒体中心

作者:梁华 赵峰 张军

编辑:李乐君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