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陶德友
深秋,又是一个艳阳周日,我和大弟小弟相约,走进故乡的深山中,采摘野生尖栗。
年少时,我经常与小伙伴钻进深山老林捡尖栗。我们那一带极少有人会去人工种植果树,果树基本上都是野生的。野生的山枣、猕猴桃、八月瓜、葡萄、杨梅、茶泡、刺泡等,满山都是,一年四季野生水果不断。奇怪的是,我们故乡的山里极少看到板栗树,尖栗树却随处可见。尖栗成熟的时间一般都是农历八月底九月初。尖栗树大都长得高大,且果子都被带刺的球状果皮包着,直接采摘是十分困难的。一般都是安排一个能爬树的爬到栗树高处,使劲摇晃树枝,把成熟的刺球震下来,大家在地上拾捡。记得当年我们一个个猴精猴精,都是爬树高手,通常都是一起爬到各个枝桠处,同时呐喊摇晃,晃得整棵大树东倒西歪,连叶子都掉光了才罢休。
时间一晃几十年过去,再次走进故乡的深山,爬山就显得有些吃力了。行至豆坪界的一棵不太高大但结满果实的尖栗树下,我也不敢攀爬了。好在大弟还身手矫健,一溜烟就爬到树上凭一己之力摇晃起来。站在树下的我和小弟及侄女婿,来不及躲闪,一个个被晃落的刺球砸得抱头鼠窜,以致此后好长一段时间,侄女婿还时不时用手去抚摸一下受伤的头顶,看样子他真是伤得不轻。这棵树不大,果子不多,但地理位置很好,树下的平地方便我们捡拾。半小时过去,我们便把落果收拾得干干净净。
下一个目标区是正对陶家团的对门冲半山腰。我们直接从豆坪界半山腰往上爬到山顶,然后沿着山梁往北再走六、七百米,便可下到对门冲的山腰处。豆坪界葬有我奶奶等先人,近年清明挂亲,我经常涉足此地,但山梁上的野径,我已五十余年未曾涉足。今重漫步此处,既熟悉又陌生,年少时在此放牧、砍柴、狩猎的情景不断闪现。听大弟说,现村里留守人员越来越少,留守者没什么事也不会轻易爬到这高高的山梁上来。如此说来,我们一行四人的到来,对山中飞禽走兽来说的确是稀客了。
从山梁顺坡而下来到对门冲半山腰,看到好几颗高大的尖栗树都结满了果实,大家十分兴奋。还是大弟了解情况,径直将我们带到一棵孪生状的高大栗树下,督促赶紧拾捡。我们弯腰一看,陡峭的坡地落满了一层层栗球,十分亮眼。这种情况在我年少时是不可能出现的,因为那时搞集体经济,除吃公家粮的外,大家都窝在故土,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无一人在外闯荡。人多,往山里钻的就多,成熟的野果总会有人惦记,断不会老挂在树上落在地上。
记得我老屋背后就有一棵两个大人才能抱得住的尖栗树,结的栗果又圆又大,油亮油亮的,有些果子因饱满过度还把栗皮撑出一道道裂缝,十分招人喜爱。那棵树长得太高了,从未见人爬上去摇晃过,捡拾其果,都得借助大风大雨。栗果成熟时节,每每夜里有大风大雨,我们小屁孩都会憋足劲起早床,跑到树下捡尖栗。因为竞争对手太多,每次能捡到十粒八粒已十分满足。对门冲尖栗树最多,其中一棵最大的长在山脚水田边的坡地上,结出的果是长条形的,十分另类。因味道同样清甜爽口,也特别招我们喜欢。虽然爬不上去,但我们借助地势,毫无顾忌地在坡上捡石头往栗树上砸,结果把水田砸得满地都是石头。为这事,时任生产队长的大伯父骂过我们好多次。有一次,他扯住我衣领,单独教训道:“你力气最大,对门冲石头你扔得最多,有本事你到你屋背后也扔石头砸砸那棵尖栗树!”我当然不敢,在那里扔石头,石头都会落在我木屋顶的瓦片上,这样的后果就不仅仅是被伯父扯住衣领教训,可能会被母亲和叔叔们合力用竹条暴揍了。
地上的栗球显然未被任何人拾捡过,落得层层相叠。落得早的一些栗球,因雨水浸泡,已发黑。我们尽量挑颜色新鲜一点的捡,但捡拾过程中,时不时有人失足下滑,毕竟山体过于陡峭。一个多小时过去,我们随身携带的背篓和纤维袋都装满了栗球。附近还有好几棵结满果实的尖栗树,我们只是望了几眼,不再移步靠前了。接着手提肩背,继续下坡,不多时就走到了山脚水田边。这是陶家团正对面的位置,从这个角度望去,陶家团北侧的红豆杉林依然郁郁葱葱,好像还是年少时看到的样子,可屋前水塘边那缠满凉粉藤的古樟木树,屋后的尖栗树、梨子树、杨梅树和一排排的大松树,都不见踪影,还有身边不远处坡地上那棵挨过我多年石头猛砸的尖栗树也不见踪影。斗转星移,岁岁荣枯,植物如此,人亦如此啊。
睹物思情,有些伤感是自然的。欣逢盛世,国泰民安,作为退休赋闲人员,生活有保障,身体尚健康,自由又自在,知足且快乐,这也是自然的。当我们这个年纪的人所做的事情还被人关注,就应当知足和感恩,都该给自己点个赞。这不,当我把我们深山拾捡尖栗刺球及下山后把这些刺球倒在屋前路边用鞋底摩擦取栗的视频发到家庭群时,引得在广州工作的女儿在群里大呼小叫:“我想吃,快给我寄三斤!”起初我还想,寄这些山货,豆腐钱秒变肉价,不值,还是等返回广州时再随车带去吧。后又一想,这尖栗不经放,再说,及时分享美味与快乐,比什么都好啊,于是,女儿喊话后不久,我就通过快递把在山区不值钱的尖栗寄出了。我想,我通过快递寄出的不仅仅是这些普通的野生尖栗,还有老家的气味和故园的温情。
深秋,我深情地走进故乡的深山,重温了年少的生活,重拾了年少的记忆,享受了故园的野趣,收获了丰收的喜悦,真是意义非凡。人到了这个年纪,大都喜欢怀旧,那我就用小时候写作文时最喜欢在文末写的一句话作为本篇结尾吧——
爽啊,我又过了有意义且快乐的一天!
来源:靖州融媒体中心
作者:陶德友
编辑:李乐君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
本文链接:https://wap.jingzhouxw.com/content/646754/64/131811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