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聿云暮,日月其除。华章又新,征途再启。
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实施“十四五”规划进入关键一年。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我们壮志满怀、信心十足、步伐坚实。汇聚在宏伟蓝图里的每一个具体愿景、每一个阶段目标,正在现代化新湖南建设中,一步一步变成可观可感的现实图景。
从今天开始,“湘伴”连续推出“新征程 新样范——中国式现代化在湖南”系列文章,敬请关注。
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心忧天下、敢为人先”著称的湖南,被赋予怎样的历史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9月来湘考察时,为湖南描绘了“三高四新”美好蓝图,饱含殷切期望。其中,“三高”是具体的任务性要求,“四新”是宏观的目标性要求。
“三个高地”——着力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是湖南在建设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中的重要使命任务。
新时代新征程,湖南如何不负嘱托、全力起跳,摘取挂在“高”处的累累果实?
“三个高地”展新气象
2023年12月22日,湘江科学城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总投资227.9亿元,全力为研发人员打造一个优美的适合科创之地。
这一天恰好冬至,浓浓寒意挡不住湖南坚持创新驱动发展的铿锵脚步。湘江科学城是湖南科技创新高地建设的标志性工程,也是建设长沙全球研发中心城市的核心区、战略要地,承载着培育原始创新能力、攻关关键核心技术的愿景。
牢记嘱托,咬定目标,湖南凝心聚力打造“三个高地”,全省一盘棋,上下一条心,新气象、新进展、新成果不断涌现。
先进制造业向“新”。“大国重器”盾构机在一张白纸上着墨,成功突破超大直径轴承关键技术,把“卡脖子”变成了“杀手锏”;曾经“傻大黑”的老牌钢企变身“高富帅”,有的崛起为国内最大无取向硅钢原料生产基地,有的在桥梁、造船、工程机械、海洋工程等用钢领域坐上国内“头把交椅”。全球每下线10台混凝土机械就有8台产自湖南,中国每生产10台中小型航空发动机就有9台“湖南造”,2022年国内每销售15辆新能源汽车就有1辆产自长沙。
科技创新向“深”。湖南“三超”名片,早已声名远播:超级杂交水稻不断刷新“中国产量”,“天河”系列超级计算机频频展现“中国算力”,超高速轨道列车“贴地飞行”。如今,“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伟人诗句中的梦想正在变为更加触手可及的现实。北斗卫星闪耀苍穹,湖南打造了全国首个北斗开放实验室、首个高精度导航定位精准服务平台;世界首台可变径斜井岩石隧道掘进机国际领先;海牛Ⅲ号作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正式启动,奔赴更深更广阔的海底。
改革开放向“实”。开放大门越开越大,从长沙机场出发,4小时内可抵达国内外160个城市;满载货物的中欧班列,最快12天便可到达白俄罗斯的明斯克;怀化国际陆港打通连接东盟的国际物流大通道,湘粤非铁海联运直达非洲大陆……“东南西北”加上“天上飞的”,五大国际贸易通道“握指成拳”。“湘”拥全世界,湖南进入外贸“千亿美元俱乐部”,国际经贸“朋友圈”拓展到231个国家和地区,国际友城达104对,“湘字号”企业走进111个国家和地区。
湖南做对了什么?
习近平总书记为湖南擘画“三高四新”美好蓝图并寄予厚望,“三个高地”分别加以“国家重要”“具有核心竞争力”“内陆地区”前缀。立足现有基础和优势,如何将国家所需与湖南所能结合起来?实招、硬招、新招,一个都不能少。
始终把先进制造业做成“看家本领”。
早在2006年,湖南提出“一化三基”战略,这“一化”便是新型工业化。始终突出工业主导地位,重视实体经济发展,湖南逐渐从农业大省发展为工业大省、制造大省。
尤其是近几年,抓紧抓实企业、产业、产业链、产业生态,落实一链一名省领导,出台财源建设、金融支持、职业教育等政策措施,让各种要素资源加速向制造业有效集聚。梯度培育优质企业,累计培育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496家,制造业单项冠军48家、居中部首位。实施产业发展“万千百”工程,全省形成3个万亿产业、16个千亿产业,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达4个、居全国第3位,“一杯咖啡的时间”便能集齐一台电力机车所需的上万个零件。“智赋万企”行动纵深推进,数实融合让制造业焕发竞争新优势。
始终把关键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
“四大实验室”和“四个重大科学装置”打头阵──2023年,岳麓山实验室、湘江实验室、岳麓山工业创新中心(实验室)、芙蓉实验室均已实体化运行;国家超级计算长沙中心对外服务的计算资源使用率超过70%,大飞机地面动力学试验平台成功开试,航空发动机冰风洞装置、力能实验装置稳步推进建设和科研。“4+4科创工程”累计完成投资80多亿元,取得4个国内首款育种芯片、5项国际领先临床技术、自主可控工业操作系统等国内国际领先重大科研成果58项。
一批重大科技创新平台,成为湖南抢占科技制高点的关键支撑和发展动能。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突破1100亿元,进位至全国第9;2023年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超3万家,同比增长超70%,居全国第6。
始终用足用好改革创新这把“万能钥匙”。
高标准建设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形成湖南特色制度创新成果84项,新设企业3.4万多家;全面完成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打造低空空域改革的“湖南样板”……以改革“一子落”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盘活”。
对内,长株潭融城提速,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加快;对外,全面融入长江经济带建设,积极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在“让广大湘商在湘更吃香”的诚挚邀约下,湘商陆续“归巢”。2023年前10月,全省湘商回归投资新注册企业1117家,同比增长超三成。
2023年10月,79家跨国公司和120余位企业家受邀来湘,谈合作、寻商机,为湖南高质量发展投下信任票。截至2023年11月,来湘投资的世界500强、中国500强、中国民营500强企业分别达211家、358家、232家。
随着中国—非洲经贸博览会的长期落户,湖南正成为全国对非经贸合作最活跃的省份之一,近三年对非进出口年均增长31.6%,规模保持全国第8位、中西部第1位。
“高地”之上如何攀“高峰”?
一张蓝图绘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2023年8月,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中共湖南省委关于锚定“三高四新”美好蓝图 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对推进“三个高地”建设进行了全面科学部署,分解出具体的“任务表”和“作战图”。
抓牢标志性工程这个“重要抓手”。
聚焦“三个高地”,滚动实施11个重大标志性工程,既提出了明确目标,也提出了实施的具体路径。比如,明确培育十个千亿级企业工程的实施路径,为重点支持行业领军企业开展重大前沿技术创新、重大项目布局、重大战略性并购重组。比如,针对长沙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可以支持鼓励全省其他市州县在湘江科学城投资建设“反向研发飞地”,形成“长沙研发、全省落地转换”的发展格局。
用好深化改革这个“制胜法宝”。
打造“三个高地”既面临很多发展新机遇,也面临一系列新形势、新问题和新挑战。面对难啃的“硬骨头”,既要勇于“破”也要善于“立”,要更加重视并进一步发挥地方、园区、企业、群众的首创精神,鼓励因地制宜、因事制宜开展差别化改革探索,支持自主开展创新性改革实践。
突出企业这个“核心主体”。
建设“三个高地”,企业是核心主体。通过支持优势企业就地扩能升级,持续实施经营主体培育工程、企业上市“金芙蓉”跃升行动,大力推进湘商回归,充分调动各类企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各类企业敢于作为、积极作为、奋发有为,汇聚起建设“三个高地”的磅礴力量。
抓住人才这个“关键变量”。
某种意义上,人才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决定着“三个高地”建设的进度以及所能够达到的高度。通过实施新时代人才强省战略,加强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把“惟楚有材”的广泛影响力变成“人才兴湘”的现实生产力,将人才这个“关键变量”顺畅转化为“三个高地”建设的“最大增量”。
湖南人向来“吃得苦、耐得烦、霸得蛮”,如今更是等不起、慢不得、坐不住。用实干书写新时代的奋斗“答卷”,“高地”之上不断攀登“高峰”,必将呈现出“万山磅礴有主峰,一山更比一山高”的新图景。
来源:新湖南
编辑:禹宇
本文链接:https://wap.jingzhouxw.com/content/646845/95/134142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