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州融媒7月9日讯(记者 钦苏芬 许梦娟 通讯员 胡钦俊)7月9日,在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渠阳镇夏乡村,雕花蜜饯制作技艺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罗先梅正带领学生,开启一年中最甜蜜的劳作——制作雕花蜜饯。
罗先梅带着学徒们挑选制作雕花蜜饯的青柚(钦苏芬 摄)
罗先梅正在向学徒们示范如何刮皮(钦苏芬 摄)
靖州雕花蜜饯(又称“万花茶”),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果茶”之一,文化历史悠久。其制作工艺复杂,需经选材、刮皮、切片、过水、雕刻、浸泡清洗、煮沸保青、漂洗、腌酿、晾晒10道工序,将青柚转化为晶莹的 “甜蜜艺术品”。如今,这门古老的技艺,正在年轻一代的指尖焕发新生。
清晨,罗先梅就带着学徒们挑选、采摘青柚原料,“青柚要选择颜色绿的、没有疤痕且端正的,这样的柚子才能做出上等的雕花蜜饯。”罗先梅说。
罗先梅正在向学徒们示范青柚切片(钦苏芬 摄)
切好的青柚片(钦苏芬 摄)
挑选出青柚后,先用清水冲洗,刮去柚子表皮,再均匀切片,便进入了最关键的雕刻环节。"透雕、浮雕等技法讲究刀距与握法,走刀轻重需精准把控。"罗先梅端坐桌前,手持柳叶刀,手指灵活地翻转,向围拢的学徒们传授着核心技艺。
靖州雕花蜜饯雕刻方法由简到繁可分为平雕、浮雕、透雕三种,手握刀时要注意刀尖离中指两至三厘米高,大拇指和中指、食指要握紧刀柄,走刀时要注意轻重,左手无名指、中指和食指要顶住柚片,便可以雕刻出龙、凤、花、鸟等精美的图案。
学徒们现场观摩老师雕刻创作(钦苏芬 摄)
罗先梅正在向学徒们讲解雕刻手法(钦苏芬 摄)
“我从小的时候在家里看奶奶做雕花蜜饯,于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现在我已经学会了雕梅花、鱼等形状的蜜饯。” 学习雕花蜜饯制作技艺已有三年的本地学徒冯锦仪专注地看着,手中的柳叶刀也在柚片上小心游走。
雕刻后的柚片经井水浸泡、沸煮保色、昼夜漂洗去涩后,再以 "一斤蜜饯九两糖" 的比例腌制。随后,土灶生火,糖浆融化翻滚,经两小时糖浆浇淋,每一片蜜饯都均匀裹上晶莹的糖衣,花纹在糖霜的映衬下愈发玲珑剔透。
罗先梅正在指导学徒们(钦苏芬 摄)
湖南劳动人事职业学院学生们正在雕刻柚片(钦苏芬 摄)
漂洗完成后的雕花蜜饯(钦苏芬 摄)
雕刻好的蜜饯正在用白糖进行腌酿(钦苏芬 摄)
“今年是我第四次来向罗老师进行系统性雕花蜜饯的学习。罗老师从采摘青柚、到清洗、再到雕刻都教得非常的细致,学习后,我想把这项非遗技艺带回学校,让更多的同学知道它、了解它。”来自湖南劳动人事职业学院的学生何洁,已是第四次专程前来学习。她认真地看着锅中裹满糖浆的蜜饯,眼中充满赞叹。
师徒们正在晾晒雕花蜜饯(钦苏芬 摄)
正在晾晒的雕花蜜饯(钦苏芬 摄)
晾晒到半干的雕花蜜饯(许梦娟 摄)
晾晒完成后的雕花蜜饯(许梦娟 摄)
最后一道工序是晾晒,裹着糖霜的雕花蜜饯被铺在木筛上,在阳光下泛着诱人的光泽,等待成型。
“以前我就怕雕花蜜饯这个技艺失传。现在我们村里的孩子们、年轻人愿意钻,全国各地的学生们、爱好者也愿意来学。只要他们愿意学,我就愿意耐心地教下去,多一个人学习雕花蜜饯,就多一份力量。等他们都学会了,走到哪儿,雕花蜜饯就能传到哪。”看着眼前忙碌的年轻身影,罗先梅露出欣慰的笑容。
一刀一刻,传承的是技艺;一糖一蜜,延续的是文化。如今,在罗先梅的悉心传授下,这门承载着靖州甜蜜风味的非遗技艺,正被越来越多年轻的手掌稳稳接住,往后的日子,定会甜得更久、传得更远。
一审:钟屿右 二审:滕栋 三审:李小芳
来源:靖州融媒
作者: 钦苏芬 许梦娟
编辑:邱祖芳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
本文链接:https://wap.jingzhouxw.com/content/646941/55/151181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