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大堡子镇:追寻伟人足迹 传承“种子精神”
2025-07-11 16:25:32 字号:

靖州融媒7月11日讯(通讯员 龙琳 周洁)近日,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大堡子镇组织全体党员干部走进安江,开展 “追寻伟人足迹 传承‘种子精神’” 党员活动 。

党员干部认真聆听讲解员的讲解(龙琳 摄)

从老厂房改造的文化空间到杂交水稻发源地博物馆,再到袁隆平院士曾经工作过的安江农校,党员干部们一路走、一路看、一路思考,领悟“一粒种子改变世界”的力量。

旧厂焕新:乡村振兴的文化注脚

纹理斑驳的砖墙、明亮宽敞的阅读空间、充满艺术气息的书画苑……在安江老厂房改造的文创空间里,工业骨架与现代美学巧妙融合,让党员干部们眼前一亮。

党员干部参观安江老厂房改造的文创空间(龙琳 摄)

“乡村振兴,既要发展产业,也要繁荣文化。”大堡子镇党委书记赵竞感慨道,“这个项目最可贵的是,既保留了老厂房的工业记忆,又赋予了它服务群众的新功能。这种‘修旧如旧、活化利用’的模式,正是我们推进乡村文化振兴需要借鉴的。”

这些老建筑的换新蝶变,不仅留住了乡愁,更为基层文化生活注入了涓涓细流。

追寻足迹:传承弘扬“种子精神”

在杂交水稻发源地博物馆,党员干部们驻足凝视着一件件珍贵展品:泛黄的研究手稿上密密麻麻记录着实验数据,简陋的煤油灯见证着无数个不眠之夜,斑驳的实验器具诉说着科研的艰辛历程。

从安江农校的试验田到杂交水稻走向世界,袁隆平院士带领团队攻坚克难的历程,让党员干部们深刻感受到他“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深厚科学情怀与为民担当。

在“禾下乘凉梦”与“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两个伟大愿景的展板前,青年党员们久久驻足。这两个质朴而伟大的梦想,不仅承载着袁隆平院士对农业科研的毕生追求,更激励着新时代的基层工作者们汲取奋进力量,将“种子精神”转化为服务“三农”的实际行动。

寻根溯源:田间地头的生动课堂

盛夏时节,沅水之畔的微风轻拂,翠绿的秧苗迎风摇曳,仿佛在诉说着这片土地与“种子”的不解之缘。

党员干部参观湖南省安江农业学校(龙琳 供图)

走进杂交水稻发源地——安江农校纪念园,这片孕育了杂交水稻奇迹的土地,如今依然焕发着勃勃生机。整齐划一的田垄间,古老的农耕智慧与现代科技在这里完美融合,这里不仅承载着农业科技创新的希望,更彰显着“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战略意义。看着试验田中生机勃勃的水稻,所有人凝神观望,这片土地见证了从“吃饱饭”到“吃好饭”的历史跨越,如今,一粒种子的分量,丈量着粮食安全的底线,也衡量着百姓幸福的高度。

夕阳西下,安江农校的试验田镀上了一层金纱。大堡子镇的党员干部们带着沉甸甸的收获踏上归程,一粒粒新时代的“种子”,正在怀化这片热土上蓄势待发。

一审:杨佳莉 二审:滕栋 三审:李小芳

来源:靖州融媒

作者:通讯员 龙琳 周洁

编辑:邱祖芳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