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州融媒8月14日讯(记者 孙文月 胡耀文)8月15日是第三个全国生态日,也是“两山”理念提出二十周年的日子,在“两山”理念的科学指引下,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立足生态优势,探索“五林”(即林果、林药、林竹、林游、林治)生态经济模式,成功将丰富的山林资源转化为强劲的发展动能。
工人们正在给茯苓去皮(胡耀文 摄)
五里冲万亩林下种植基地茯苓丰收(舒昭兵 摄)
8月13日,靖州国苓科技有限公司茯苓加工厂内一片繁忙,工人们正对鲜茯苓进行分拣、切片、烘干。
这些茯苓均产自甘棠镇五里冲万亩林下茯苓种植示范基地。曾经,五里冲的山林资源未被有效利用,村民守着绿水青山难致富。如今,林下茯苓等中药材产业激活了沉睡山林,村民通过参与种植、管护、采收实现增收,在家门口就找到了稳定的就业岗位。
“我们以前只有片林子,收益有限。现在成了‘聚宝盆’,茯苓基地不忙的时候还可以来厂里做事,收入变多了,日子红红火火。”公司工人袁铖鹛说。
“我们日均加工茯苓5吨,月销售额达600万元。”靖州国苓科技有限公司行政主管邓梦丹介绍,通过打造种植基地、推广套种模式、升级加工技术,可以提升茯苓品质与附加值,借助电商平台和展销会,让靖州茯苓走向全国乃至世界。
从“林中宝”到“市场俏”,茯苓的华丽转变正是靖州依托山林资源发展生态产业,让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生动缩影。
袁铖鹛正在操作茯苓加工机器(胡耀文 摄)
放眼靖州,茯苓产业已成为“林药”中流砥柱。2024年,靖州新发展中药材种植2.6万亩,其中茯苓1.68万亩,中药材总面积达8.29万亩,全产业链综合产值突破91.05亿元。围绕茯苓,靖州构建起从菌种研发、标准化种植到多元化销售的全产业链,依托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突破精深加工技术;电商赋能、专业市场建设及“靖州茯苓”区域品牌打造,持续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效益。
作为湖南省三个“林长制”试点县之一(怀化地区唯一),靖州近年来牢固树立“两山”理念,扎实推动林下经济发展。2024年,林下经济实现综合产值55亿元以上。
“靖州作为林业大县,通过推深做实集体林地三权分置改革盘活林地经营权,高质量发展林下经济,推广林下复合种养模式,探索出一条适合山区发展的林下空间高效利用的路子。”靖州林业局党委委员、副局长明文兵表示,靖州还将楠竹产业转型升级为新兴优势产业和出口创汇型产业,创新林业碳票开发交易实现从“卖木材”到“卖空气”的转变,将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
从茯苓加工车间到杨梅林、楠竹海,靖州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正结出丰硕果实,一条条依托森林资源、富有靖州特色的绿色产业发展路径越走越宽广,绘就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的壮美画卷。
一审:钟屿右 二审:滕栋 三审:李小芳
来源:靖州融媒
作者:孙文月 胡耀文
编辑:邱祖芳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
本文链接:https://wap.jingzhouxw.com/content/646942/59/152022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