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州融媒3月31日讯(记者 孙文月 明睿 通讯员 胡钦俊)日前,文化和旅游部公布了第六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名单,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两人上榜,苗族歌鼟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潘学文成功入选。
3月19日,在藕团乡藕团村的一座凉亭内,身着苗服的潘学文正放声高歌自己创作的山歌调,围坐在一起的村民们应声接唱,歌声悠扬婉转。
潘学文和姐妹们在凉亭中合唱苗族歌鼟(孙文月 摄)
潘学文和姐妹们在油菜花丛中放声高歌(明睿 摄)
“我从八岁开始就跟父母学唱苗歌,有担水歌调、酒歌调、茶歌调、山歌调、三音歌调、饭歌调这些,一般是多人合唱,有起歌、合歌、帮腔几种分工。”说起苗族歌鼟来,潘学文如数家珍。
苗族歌鼟是靖州苗族同胞从生活中提炼创造、独具韵味的苗家民歌,其音律和音程别具一格,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艺术价值和实用价值,被誉为“原生态民歌活化石”。
潘学文深谙苗族歌鼟精髓,以苗语九声六调为基础,能在 “和歌” 时灵活切换嗓音,还独创了“讲、领、和” 咬字体系。同时,她将田间劳作、婚丧嫁娶等生活场景即兴编词,让古老歌调与当代生活共鸣。
“我在祖辈的基础上,进行了一些改编,比如担水歌调以前要短一些,现在我把声调改长了会好听一些,我自己还写了很多歌词。”潘学文表示。
潘学文在藕团小学教学生们唱苗族歌鼟(明睿 摄)
为让苗族歌鼟持续焕发生机与活力,潘学文还走进周边团寨和学校,通过亲自教学,让年轻人爱上苗族歌鼟、传承苗族歌鼟。苗族歌鼟成为了促进民族团结、弘扬少数民族文化的情感纽带,在新时代不断焕发出新的活力与生机。
“现在有潘老师很认真地教我们学唱苗族歌鼟,我已经学会了很多首,以后我会更努力地学习,还要教给我身边的好朋友。”藕团中心小学学生潘莉说。
一审:钟屿右 二审:滕栋 三审:李小芳
来源:靖州融媒
作者:记者 孙文月 明睿 通讯员 胡钦俊
编辑:邱祖芳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
本文链接:https://wap.jingzhouxw.com/content/646947/75/148298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