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申怡如
住在墙脚该(靖州方言同“街”,下同)的几十户人家,多半来自宝庆、溆浦、新化等地。
我小时候,这条该比较热闹,有几家油行,经营茶油、核桃油、桐油、盐、山货、皮张。每到秋收以后,铺口、藕团、平察、菜地湾、烂泥冲、大油乡的山民担着自己榨的油到墙脚该卖,他们都做自己的宾主生意,有的顺便带些牛皮、麂子(山羊)皮、香菇、木耳等山货来卖。十冬腊月,落雨下雪,他们脚穿草鞋,身穿两件单衣,肩上担着百把斤油到城里来卖。一进油行,店员就忙给他们倒奈(靖州方言同“热”,下同)水洗脸洗脚,烧炭盆火给他们向(靖州方言同“烤”),并端茶递饭。有的还要喝两杯酒,酒足饭饱后,就过秤、结账,路远的就找个伙铺住下。第二天到河该上扯点磅布,买点南货回家。
高头该有陈家、何家开的伙铺,底脚该有禹家和小南门赵家开的伙铺,何家的伙铺就在我家隔壁,住店的主要是天柱过来做丝烟生意和宝庆来的客商,一到冬天,四家伙铺生意都蛮好。有外地来的客商,也有乡里上该的小贩、山民。
高头该和底脚该还有几家炮铺,做头号大炮、二号大炮、落地红、佰仔、仟仔。一到冬天,炮铺就忙不赢,有的昧开炮铺就帮他们扯炮筒子,每天扯到深更半夜。炮铺还要请我们小把戏和老奶几帮忙插引信,一天得两三个铜毫子。
西门口吊桥头北边分别有储家、龙家、刘家、张家、覃家、周家,这几家在六六年涨水时,被大水把屋全部冲走嘠,以后都各自搬到别处克(靖州方言同“去”,下同)住。还有裁缝赵师傅,我们喊他二舅爷,他四个崽三个女,大崽和我差不多大,五几年出克当兵,后转业到湖北沙市,在那安家,很少回靖县。他家南面是个空坪,靠着打马边,在打马边口上是旭斋九爷开的天华肥皂厂,请西该上的谭师傅,做稀洋碱(稀肥皂)卖,后来做天华牌肥皂块。旭斋九爷东头隔壁的肖麻子在打马边河边有蛮大一坵稻田,他在田边拦河筑坝开磨坊,磨面粉,做面条卖。这里还有家糟坊,卖烧酒和用“刺果子”泡的套缸酒,屋里喂起蛮多猪。
底脚该有人熬饴糖卖、开凹铺做糕点,兰花根、斋巴饼、花生糖、薄荷酥、冰糖糕、酥糖、饼干糖,样数蛮多,每年中秋节还会请几个师傅做月饼。那味道至今想来都回味无穷。
来源:靖州融媒体中心
作者:申怡如
编辑:邱祖芳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
本文链接:https://wap.jingzhouxw.com/content/646947/96/147468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