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打造新时代农业产业化“靖州现象”】靖州:两千亩茯苓科技实验田迎来大丰收 科技赋能茯苓提产增效
2025-04-03 00:00:00 字号:

靖州融媒4月3日讯(记者钦苏芬)4月2日,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新厂镇万亩茯苓种植基地内,靖州华亿茯苓科技有限公司的2000亩茯苓科技试验田迎来集中采收,借助科技赋能,公司种植的茯苓不仅缩短了成熟期,品质和产量也同步实现提升。

工人正在现场采挖茯苓(钦苏芬 摄)

基地内,35名工人分散在各处采挖茯苓,刨土、采挖、装筐一气呵成。

“茯苓没有白色的裂纹了,表皮呈现棕褐色,就表示它已经成熟了,可以采挖了。”靖州华亿茯苓科技有限公司种植基地负责人姚文武乐呵呵地说道。

县茯苓协会会长王先有现场查看采挖出的茯苓(钦苏芬 摄)

传统种植茯苓需9 —10个月方可采收,这2000亩茯苓科技试验田里种植的茯苓却仅需4个月左右即可采收,且亩产也从1.5吨提升至3.5吨。

“我们用的是湘靖28的母种,在菌种配方上进行改良,结合段木缩短种植技术,可以让原来每窖耗材50公斤减少到平均每窖30公斤左右,同时也使结苓时间缩短为一个多月。”靖州华亿茯苓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沈海艳透露,基地还采用茯苓嫁接技术,茯苓的大小更均匀。

工作人员正在装茯苓(钦苏芬 摄)

这套“快、省、稳”的科技模式,为茯苓生长按下“快进键”。从菌种培育到段木处理,从嫁接时机到采收标准,企业建立起4个关键环节的技术规范。

“华亿茯苓科技有限公司今天采挖的茯苓得到了可喜的丰收,都是利用科技创新技术的一种体现。”县茯苓专业协会会长王先有表示,这不仅是企业的一种新突破,也为靖州茯苓从“传统种植”模式向“科技创新种植”模式转变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茯苓大丰收(钦苏芬 摄)

靖州是全国茯苓产业的“风向标”,已拥有1.68万亩茯苓种植基地、216家菌种厂和14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2024年,茯苓产业链综合产值达81.59亿元。此次基地2000亩茯苓科技试验田的集中丰收,标志着靖州茯苓产业技术创新上又实现了一个新突破,从菌种改良到参与国家标准制定,从单一企业到产业集群,靖州以科技为纽带,逐步形成了“企业强—产业兴—县域富”的良性循环。

一审:李清 二审:滕栋 三审:刘杰华

来源:靖州融媒

作者:钦苏芬

编辑:邱祖芳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